“辨镜”之能的初步掌握,像给整个团队穿上了一层无形的精神铠甲。面对“噪音”那愈发狡诈的“镜影”攻势,他们不再仅仅是警惕,更多了几分见招拆招的沉着。林小满眼中那因过度审视而生的滞涩感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后的清明,如同被雨水反复冲洗过的琉璃。
然而,他们都清楚,被动地识别和清除“镜影”,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噪音”如同野火,只要城市的“情绪草原”存在干枯易燃之处,它就能一次次死灰复燃,甚至进化出更难以察觉的形态。真正的防御,在于让这片“草原”本身变得足够湿润、充满生机,让火种无处可落。
“环境营造”的策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满足于零星的、自发的善意播种。在父亲笔记理论的指引下,他们开始尝试更具系统性、也更符合城市能量流动规律的“生态修复”。
契机出现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午后。顾小飞送外卖回来,一边甩着雨伞上的水珠,一边随口抱怨:“东区那个老菜市场,真是没法待!地上又湿又滑,空气闷得慌,进去转一圈出来,心里头都跟着黏糊糊的,怪不得现在年轻人都爱去超市。”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小满心中一动。老菜市场,那是城市烟火气最浓郁,也是各种情绪(尤其是底层生计压力、市井摩擦)最集中、最原始的地方之一。如果连这里都能被“小事能量”滋润,那其产生的“场效应”将极具示范意义。
他立刻拉上团队,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去了趟那个老菜市场。
环境确实如顾小飞所说,拥挤、潮湿、嘈杂。空气中弥漫着鱼腥、泥土和熟食混合的复杂气味。摊主的吆喝、顾客的讨价还价、搬运货物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庞大而混乱的声浪。苏晓的探测器显示,这里的背景能量场强度极高,且频谱极其复杂,积极与消极情绪频率如同油和水般难以相融,充满了微小的摩擦和碰撞。
林小满闭上眼,仔细感知。他能“听”到摊主们为生计奔波的焦虑频率,顾客们精打细算的谨慎波动,也有熟客之间短暂寒暄带来的微弱暖意。而更深处,他果然捕捉到了几缕极其隐晦、试图放大这些摩擦和焦虑的冰冷丝线——“噪音”的低剂量渗透,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偷偷滴入的几滴水,伺机引发更剧烈的爆裂。
“这里的‘土地’,有点‘板结’了。”老周蹲下身,戴着白手套的手指虚划过湿漉漉的地面,感受着脚下传来的、混乱而沉重的能量震动,“需要松松土,引点活水。”
如何在一片如此混乱、庞杂的能量场中“松土引水”?强行净化无异于天方夜谭。
林小满想起了父亲笔记中关于“能量节点”和“频率共振”的描述。他观察着市场的人流和能量流动,目光最终落在了市场中央一个卖豆制品的老太太摊位上。不知为何,她摊位周围的能量场,相比其他地方,要稍微“清爽”一些,那种冰冷的“噪音”丝线也最为稀薄。
他走过去,假装挑选豆腐,顺便和老太太聊了几句。老太太话不多,但笑容朴实,称重时总会默默多搭上一小块香干或者几根香菜,动作不急不躁。林小满敏锐地感知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安于当下、真诚待人的微弱频率,如同一个小小的“安定源”,在她摊位周围形成了一个不易被侵蚀的“能量绿洲”。
一个计划在林小满脑中成形。
他们没有大张旗鼓,而是选择了几个像豆制品老太太这样的、本身能量就比较正向温和的摊位作为“初始节点”。顾小飞利用他送外卖积累的“人脉”,悄悄跟这些摊主搞好关系,时不时帮点小忙,聊聊天,无形中将自己那热忱开朗的频率融入进去;苏晓则设计了一些印着温馨小提示(比如“小心地滑”、“诚信经营,和气生财”)的防水贴纸,征得同意后,贴在这些摊位的醒目位置,这些贴纸本身就被她注入了极其微弱的宁静意念;夏晓星则拉着林小满,在这些摊位前,用她稚嫩的画笔,画了一些充满童趣的蔬菜水果小漫画,贴在摊位边缘,那纯粹的快乐频率,如同清新的薄荷,驱散着周围的沉闷。
林小满自己,则扮演着“频率协调者”的角色。他不再试图去直接对抗那些“噪音”丝线,而是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感知和连接这些“初始节点”散发出的正向频率。他像一个耐心的园丁,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几股微弱但纯净的“活水”,让它们彼此靠近、呼应,尝试着在混乱的市场能量场中,构建起一个微小但稳定的“善意共振网络”。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效果也并非立竿见影。头几天,除了那几个被选中的摊主感觉心情莫名好了些,市场整体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变化,在细微处悄然发生。
豆制品老太太摊位前的顾客,排队时似乎少了些焦躁,多了点耐心;旁边卖菜的大爷,受其影响,吆喝声也不再那么急吼吼;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在顾小飞帮忙扶了下婴儿车后,真诚地道谢,那瞬间绽放的温暖频率,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荡开了一圈小小的涟漪,短暂地驱散了周围一小片区域的负面能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都市小事事务所请大家收藏:(m.20xs.org)都市小事事务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