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并非策略失误。为了在日本站稳脚跟,只能采用笨办法,展开大规模广告宣传。因为日本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市场,只要攻克这里,销量至少能再翻一番。随着资金大量投入,广告渐渐铺天盖地。刘照天的举动引起了日本漫画界的注意,但像小学馆、集英社等知名出版社根本没把这股外来势力放在眼里。他们知道刘照天不是第一个来日本抢市场的,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漫画领域,他们有十足的信心,此前欧美大型传媒财团也曾涉足,最终却铩羽而归。刘照天这样的新人,更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日本漫画起初模仿沪上美术大师的风格,但经过十几年发展,已自成一派。虽然外部作品屡次进攻,却无人能攻破他们的大本营。尽管日本漫画界不看好刘照天,但他大笔撒钱仍初见成效。漫画销量虽不高,玩具却渐渐有了起色。刘照天现阶段不求大赚,只要在日本市场不亏本就行,待日后推出符合日本市场的漫画,再来搅动风云。
如今香港漫画界中,黄玉郎和上官小宝已离开,刘照天只得“大发慈悲”收编那些还在野的漫画家。这绝非趁人之危——主要是这些漫画家多为宅男,他们不太在意赚多赚少,但一天不画就浑身难受。许多苟延残喘的漫画社看到刘照天漫画社的崛起之路,也想跟风一试。
即便不能亲自去前线销售玩具,难道还不能直接售卖授权?
玩具可比漫画赚钱多了。
可是,模仿刘照天的路子真的能成功吗?真的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
企鹅的借鉴之路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其实关键难点在于玩具的设计。
刘照天也翻了几本匆忙出版的漫画杂志。
其中有些内容确实可圈可点。
只是设计出来的玩具不太理想罢了。
刘照天并没有特别在意。
而且,他已经为漫画的发展铺好了道路。
只需静待开花结果就好。
玩具的销售也一直很稳定。
由于刘照天将工厂迁到了内地,成本又进一步下降。
收益也比之前高出不少。
这次玩具的火爆,并没有引来对手的针对。
因为他们发现,费尽心思收购回去的魔方是个坑。
魔方离开刘照天之后,
无论是销售方式还是比赛设置,都跟以前差不多,
但销售情况却越来越不理想。
这也让某些人想入非非。
华信的韩湘生甚至提出建议,让刘照天再加一成价格回购回去。
一方面,刘照天不想理睬这种荒唐提议,
另一方面,他也没有精力去经营。
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虽然公司的大部分事务已经交接出去,
但来到香江这么久,谁还没有一个导演梦呢!
这是八十年代啊!这里是东方好莱坞——香江!
这也是香江女艺人颜值最巅峰的时期!
霞玉芳红,谁不心动?谁不想近距离接触一下?
而且他上辈子在成为“海王”之前,确实是个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那些闷的小毛病,他一个都不少。
发一首单曲,出版一本书,再拍一部电影——
这大概是大多数文艺青年的理想。
前两样还容易实现,
但拍电影确实有点难办。
因为他的身份和背景,即使拍出来了,
恐怕也没有戏院愿意上映。
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找一个有经验的代理人。
毕竟,再喜欢这行,说到底也是一门生意。
用爱发电?绝不是他的风格。
此外,拍摄电影也被视为拓展他产业链的一种途径。
他一直专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最初的漫画,到玩具,再到游戏,这些领域都依赖创意实现盈利。
他无法始终依靠预知优势在资本市场上游刃有余。
因此只能在文化产业中谨慎地寻找机会。
他也曾考虑过进入香江的其他行业谋取收益。
然而,香江除了金融与地产之外,也就文化行业还具备一定竞争力。
至于其他的轻工业与重工业,不如直接在内地设厂更为合适。
但目前的金融和地产行业不仅备受关注,时机也尚未成熟。
他已经完成了一整年的漫画大纲。
而街机游戏的开发至今仅完成了三分之二。
在空闲时间里,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电影行业。
这个时期,不仅香江本土,连不少境外资本也瞄准了香江电影这块蛋糕。
虽然都说香江电影赚钱,但这其实只是幸存者偏差。
新入行的投资人如果不付出一些代价,很难在这一行立足。
大型电影公司并不缺少投资,没有门路的人根本难以接触。
因此,很多热钱将目标转向了小型公司。
有些小公司只需拿着明星的剧本和合约,
就敢从外资手中拉来大笔投资,而且往往能够成功,金额也相当可观。
甚至有些连合约都未完善,就先斩后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