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当朱棣在京营挥斥方遒,朱高炽在东宫焦头烂额地处理如山政务之时,朱瞻基的身影,则频繁出现在顺天府乃至更远一些的京畿重地。
他不再参与核心决策,却化身为大明这台高速运转机器最敏锐的“巡检官”。
朱瞻基走进一座座冒着浓烟与热浪的匠作学堂、军工作坊、军工厂等地,看着学徒们挥汗如雨地打造着新式农具、军械构件。
巨大的焦炭高炉日夜不息,流淌的铁水映红了一张张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庞。
他拿起一把新打制的曲辕犁,指尖在锋利的刃口上轻轻一弹,清越的铮鸣声让旁边的工部官员心头一紧,直到看到太孙殿下微微颔首才松了口气。
朱瞻基踏入窗明几净的“明德学堂”,听着孩童们用清脆的童音齐诵:“仓廪实而知礼节,先天下之忧而忧……”
教书先生正指着墙上的工笔彩图,讲解着《农桑辑要》中的节气与农事。
朱瞻基站在窗外,看着那些小脸上专注的神情,嘴角噙着一丝满意的笑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他们将来会是大明的根基。”
他负手而立,目光缓缓扫过这一排排书声琅琅的学堂。
不过短短两年光景,这“一村一塾”的新政已如春雨般浸润了京畿乃至更远的州县。青砖黛瓦的学堂取代了破败的庙宇或简陋的草棚,成了乡村最体面也最富生气的所在。
百姓们不再视入学为负担,反而争相将子弟送来开蒙。
那些曾经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士子,如今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经世致用之学,眼中重新燃起了光彩,赢得了乡邻发自内心的尊重。
民心所向,教化之功,莫过于此。这份成功,让朱瞻基胸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
然而,看着那些虽然精神饱满但身形仍显单薄的学子,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文教已兴,武备亦不可废!
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同样是支撑一个强盛帝国、抵御未来风浪的基石。
大明未来的栋梁,当是文武并重之才!
念及此,朱瞻基心中已有决断。
他沉声对陪同的工部主事徐谦,也是学堂督造负责人吩咐道。
“传我谕令:自下月起,所有官办学堂,增设‘体育’一门课程,每日不得少于一个时辰。”
“此课分作三部分。”
“其一,传授一套强身健体的基础拳法。”
“此拳法由我亲自创编,动作简明,舒展筋骨,调和气血,长期习练可固本培元,祛病强身,不管男女老少,皆可学习。”
“其二,传授一套基础内功心法。”
“此心法亦是我专为蒙童所创,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修习数年,天赋尚可者当能蕴养出些许内力根基。”
若是有此等内力根基,日后无论改修何等进阶内功,皆可事半功倍,厚积薄发!
“其三,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拳脚功夫、基础兵械之法,以及射箭之术。不求沙场搏杀之能,但求强健体魄,通晓武艺之要,培养尚武精神与临危不惧之胆气。”
“务必将此三门功课,与经义、农算、孝道诸科并重!”
朱瞻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沛然之势。
“此外,孤会将此基础拳法与内功心法之要诀,刊载于《大明周报》,使我大明百姓,人人皆可习练!”
他目光扫过徐谦,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整个大明疆域。
“我要让我大明未来的子弟百姓,不仅腹有诗书,更要筋骨强健,气血充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方是立国长久之本!”
朱瞻基没有敝帚自珍,反而可以说是异常大方。
哪怕是在武侠世界,这种基础拳法、基础内功,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弥足珍贵。但他却一点都不吝啬,免费拿了出来。
因为他知道,唯有将强身健体、蕴养根基之法广传天下,方能真正培育起举国尚武之风。
天下英才,终归是为大明所用,这根基打得越牢,未来的栋梁之材便越多。
况且,他授出的这基础拳法与内功心法,虽能强身健体、蕴养一丝内力,但终究是入门根基。其效果重在调养与奠基,论及实战之威,远不如军中悍卒常年苦练的搏杀之术。
寻常人习练有成,不过身康体健、精神健旺罢了,绝难依仗此等根基为非作歹。
于国于民,皆是百利而无一害。
朱瞻基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学堂略显空旷的庭院中回荡,那“立国长久之本”的余音仿佛还萦绕在梁柱之间。
工部主事徐谦听到这话,立刻深深躬下身去,脸上带着混合了震撼与恭谨的神情。
“殿下仁德浩荡,远见卓识,实乃社稷之福,黎民之幸!臣谨遵谕令!定当竭尽全力,督办好学堂增科之事,使殿下培育英才、强健国本的宏图得行!”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眼中闪烁着真心实意的钦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