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织将那枚金质令牌紧紧攥在掌心,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夜风呼啸,血腥味未散,她望着霍砚从尸体中翻出的那封残信,心中已有几分了然。
“事成之后,殿下自会履行承诺。”
短短一句话,却如雷霆般炸响在她心头。
昭王府——当今天子亲弟,皇权之下最炙手可热的势力之一。
他们为何要插手沈案?
又为何要在南疆设伏,只为毁掉那封所谓的“沈夫人遗书”?
她的思绪飞快运转,回忆起数日前在京都时与沈瑶的对话。
彼时她刚从牢狱脱困,沈瑶亲自接她入府,言语间温婉柔和,却又句句试探:“你若真寻到了那封信,不妨查查当年送信之人……或许你并不如你以为的那般孤苦无依。”
原来,早在那时,对方就已经察觉到了什么,甚至有意引导她去深究此事。
春织低头凝视令牌上的纹路,那是皇家御用之物,非一般人能持有。
沈廷之不过是地方大员,背后却有如此靠山,可见这桩旧案远比她想象的更深、更暗。
她缓缓抬头,看向霍砚,低声道:“我们低估了这件事的分量。”
霍砚站在火光边缘,神情冷峻,闻言点头:“是啊。这不只是沈廷之一人的阴谋,昭王府也在其中搅局。只是……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两人对视片刻,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凝重。
林家庄虽小,却已卷入朝堂风暴之中。
若不尽快理清真相,恐怕下一波袭来的便不是这些黑衣人,而是真正的刀锋与铁血。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霍砚便独自一人重返昨夜战场。
昨夜一战,敌军溃败,但仍有几具尸体未能及时焚烧或掩埋。
他仔细搜查每一处可能藏匿线索的地方,终于在一具尸首腰间的布袋中,发现了一张半焦的纸片。
纸片上的字迹已被熏得模糊不清,但仍能辨认出几个关键之词:
“凤令既除,便可借机清除异己。”
“青溪村林氏,不可留。”
霍砚眉头紧蹙,心中涌起一股寒意。
“凤令”二字,他曾听闻过。
据说那是一种极为隐秘的皇室密令,专为皇族中某些特殊任务所设。
如今竟与昭王府扯上干系,且涉及清除异己……
他猛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性:若昭王府真是幕后主使,那么这场针对林家的袭击,根本就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他迅速将残信收好,转身下山。
必须尽快告诉春织。
与此同时,京中御史台重审沈案的消息传遍朝野。
李崇文作为此案关键证人,被召入京。
他并未急于开口,而是观察多日后,趁着御史台重新开庭之时,毅然上奏:“沈廷之勾结凤令、意图灭口,昭王府亦有牵连!”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太子党本就欲扳倒沈廷之以削弱三皇子势力,此刻更是抓住机会,高声附和:“既有昭王府参与,此案已非普通刑案,恳请陛下彻查!”
皇帝震怒,当场命刑部与大理寺联合调查,誓要查明幕后真相。
而在御书房深处,一封加急密信悄然送至昭王案前。
信上仅有一行字:
“金牌落入林氏手中。”
昭王放下信笺,轻轻摩挲着桌案边缘,眸光幽深。
“看来,那位林家养女,比我想象中更加难缠。”
林家庄内,春织将金牌小心收起,眉宇间沉思良久。
霍砚归来后将残信交予她,她读罢神色愈发凝重。
“这不是普通的灭口行动。”她轻声道,“他们想要的,不止是一封信,也不止是我这条命。”
“你是说……”霍砚看着她,声音低沉。
“他们在清除证据,也在清除知道真相的人。”她缓缓抬起头,眼神坚定,“我原以为这只是沈廷之一个人的罪行,但现在看来,整个朝堂,早已有人开始布局。”
霍砚沉默片刻,终是开口:“那你打算怎么办?”
春织垂眸一笑,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既然他们想让我死,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她望向远方,目光穿过炊烟袅袅的村庄,仿佛穿透了层层迷雾,直抵那个隐藏在权力旋涡中的影子。
昭王府,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她不知道下一步会迎来怎样的风暴,但她清楚,自己已再无退路。
唯有迎风而上。
林家庄外的晨雾还未散尽,村口的老槐树下已聚起了不少人。
族长林宗仁身着深蓝长衫,手中攥着一封早已誊写好的奏请文书,身后站着几位邻村士绅与乡老,神情凝重。
这场风波自春织南疆归来便未曾平息。
先是黑衣刺客夜袭山寨,接着是京都御史台重启沈案审理,更有昭王府被牵扯其中——一桩旧案竟搅动朝堂风云,让这偏居江南的小小林家庄也成了风口浪尖之地。
“我等虽为寒门小户,却从未参与沈氏之谋。”林宗仁声音低沉而坚定,对州府派来的官差拱手道,“此案真相尚在查实之中,若有疑点,朝廷可明察。但若因流言蜚语牵连无辜百姓,恐伤民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寒门巧妇理家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门巧妇理家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