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百货公司的订单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苏晚和林长河开始了城乡两地奔波的生活,像候鸟般在村庄与省城之间往返,试图在维持原有生产的同时,开拓新的天地。
凌晨三点,村庄还沉浸在睡梦中,苏晚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她尽量不惊醒身旁的林长河,但他还是立刻睁开了眼睛——军旅生涯养成的警觉让他对任何动静都异常敏感。
“再睡会儿,”苏晚低声说,“我做好早饭叫你。”
林长河却已经坐起身:“一起。”
这样的对话几乎成了每个奔波日的开场白。两人默契地分工:苏晚生火做饭,林长河检查要带的样品和文件。灶台里的火光映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为寒冷的冬晨增添了几分暖意。
四点整,他们必须出门赶最早那班通往县城的拖拉机。这是村里唯一能赶上早班汽车的交通工具。拖拉机车斗里铺着稻草,挤满了赶早市的乡亲和他们的农产品。
“晚晚,又去省城啊?”同村的李大爷裹紧棉袄,往旁边挪了挪,给他们让出位置。
苏晚笑着点头:“是啊,李大爷去卖菜?”
“哎,冬天菜少,就这点萝卜白菜。”李大爷叹口气,“还是你们有本事,都能往省城卖东西了。”
拖拉机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林长河自然地用身体为苏晚挡风,把她圈在自己和车斗壁之间。这个细小的举动被李大爷看在眼里,老人呵呵笑道:“长河真会疼媳妇儿!”
到达县城汽车站时,天刚蒙蒙亮。这里已经挤满了赶早班车的人,大多是挑着担子去省城卖货的农民。售票窗口排着长队,林长河让苏晚在一边等着,自己挤进人群买票。
“去省城的票两张!”他提高声音,以免被嘈杂的人声淹没。
售票员头也不抬:“没座了,站票要不要?”
“要!”林长河毫不犹豫。能赶上这班车最重要,站两个小时算什么。
车上拥挤不堪,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林长河护着苏晚挤到一个相对宽松的角落,用身体为她隔出一点空间。汽车在颠簸中驶向省城,苏晚靠在他坚实的胸膛上,能感受到他的心跳和体温。
“累就睡会儿。”林长河低声说,“到了叫你。”
苏晚确实累了。连日来的奔波让她身心俱疲,但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可能睡得着?她摇摇头,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利用这段时间规划一天的工作。
“到了省城先去百货公司送样品,然后去旧厂区看看施工进度,下午约了王科长谈长期合作...”她小声念叨着,林长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
突然一个急刹车,站着的人们东倒西歪。林长河牢牢扶住苏晚,自己却撞在了栏杆上。苏晚听到他闷哼一声,急忙问:“撞哪儿了?疼不疼?”
“没事。”他简短回答,但额角的冷汗出卖了他。
苏晚坚持查看,发现他手臂上有一大片淤青。“这叫没事?”她又气又心疼,“下次别这样护着我了,你自己也...”
“应该的。”林长河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
汽车终于到达省城时,两人都疲惫不堪。但没时间休息,必须立刻开始忙碌的一天。
第一站是百货公司。王科长对他们的样品很满意,但提出了新要求:“春节快到了,我们要搞促销礼盒,你们能不能设计个礼品包装?”
这个意外要求打乱了苏晚的计划。礼品包装需要设计、打样、生产,时间紧迫不说,他们完全没有经验。
“我们试试。”苏晚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接下来是去旧厂区。施工队已经开始屋顶修缮,但进度比预期慢。工头抱怨材料供应不上,人工也不够。苏晚不得不现场调整方案,决定先集中力量完成一栋厂房的改造。
“这样至少能先把缝纫设备搬过来。”她对林长河说,“食品生产还得在村里继续。”
林长河检查着施工质量,指出几处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对建筑似乎也很在行,工头都被他说得心服口服。
中午,两人在路边小店吃面。苏晚累得胃口全无,但还是强迫自己吃下去。林长河默默地把碗里的肉丝夹给她:“多吃点,下午还忙。”
下午约见了几家包装厂,礼品包装的报价高得让人咋舌。苏晚算来算去,如果按这个成本,几乎无利可图。
“怎么办?”她发愁地问林长河,“接还是不接?”
林长河沉思片刻:“接。第一单,不赚钱赚口碑。”
这个决定需要魄力,但苏晚明白他是对的。她咬牙签了合同,心里却七上八下。
傍晚,赶最后一班车回县城。车上人更多,连站的地方都紧张。苏晚挤在人群中,累得几乎站着都能睡着。林长河让她靠在自己身上,双臂撑出一点空间。
天完全黑透时,他们才回到村里。远远看见家中温暖的灯光,苏晚几乎要落下泪来。
苏母早已准备好热饭热菜,看着女儿女婿疲惫的样子,心疼不已:“这么奔波不是办法,要不就在省城住下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