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危机的惊涛骇浪终于平息,江州曙光厂的优质布料稳定供应,深城来的特色混纺面料也为新产品研发注入了活力,锦绣制造厂如同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洗礼的树木,根系反而扎得更深,枝叶愈发葱茏。新厂房正式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车间,规划合理的流水线,标志着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苏晚站在崭新、空旷的二楼办公室窗前,俯瞰着下方规模远超从前的厂区,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厂区变大了,工人更多了,产品线更复杂了,供应商渠道也多元化了。过去那种依靠她事必躬亲、林长河查漏补缺、核心骨干带头冲锋的“家长式”或“能人式”管理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这次危机中,虽然最终闯了过来,但也暴露了管理上的一个核心问题——职责不清,流程依赖个人权威而非制度。当她和林长河都不得不离开厂区去解决外部危机时,内部的生产协调、人员调度就几乎陷入半停滞状态。杨会计的财务制度、周工的技术标准,在执行层面依然会受到人情和旧习惯的干扰。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真正的管理团队了。”苏晚转过身,对坐在沙发上、正翻看新厂房设备布局图的林长河说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让厂子就算离开我们两个,也能正常、高效地运转。”
林长河抬起头,目光从图纸上移开,落在苏晚脸上。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沉默了片刻,像是在消化她话里的全部含义。建立正式的管理团队,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意味着他们二人,尤其是他,需要从许多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也意味着要直面随之而来的人事安排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震荡。
“嗯。”他最终点了点头,依旧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深思熟虑后的全部支持,“你想怎么做?”
苏晚走到办公桌前,拿出一份她酝酿了好几天的人员名单和初步构想。她打算设立几个核心部门:生产部,负责全部车间的生产计划、调度和质量控制;技术质检部,负责设备维护、工艺改进和产品质量最终把关;财务部,负责全厂的资金、成本和账务;行政后勤部,负责人事、采购、仓储和总务。每个部门设立主管,直接向厂长负责。
“生产部主管,我想让张师傅来担任。”苏晚看着名单,“他经验丰富,熟悉每一个工序,在老师傅里威望高,能镇得住场子。”
“技术质检部,非周工莫属。他的专业能力和严谨态度,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财务部,杨会计是不二人选。”
“行政后勤这一块,事情杂,需要细心和耐心,还要懂得协调关系,赵婶子最合适,她威望足,人也公道。”
这份名单,基本囊括了目前厂里的核心骨干,也是能力最突出、最受认可的人。苏晚的安排,考虑到了每个人的特长和资历,看似合情合理。
林长河仔细听着,目光扫过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没有提出异议。直到苏晚说完,准备讨论下一个议题时,他才平静地开口,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我,做什么?”
苏晚愣了一下。在她的构想里,林长河自然是和她一起,作为厂子的最高决策者,统领全局。但他这个问题,显然是在问一个更具体、更明确的岗位和职责。
她还没来得及回答,林长河已经继续说道:“生产具体事务,有张师傅。技术质量,有周工。财务,有杨会计。后勤杂事,有赵婶子。”他条理清晰地将苏晚刚刚设立的部门职责梳理了一遍,然后看向她,“你需要一个,能帮你盯着全盘,协调各方,处理他们解决不了的麻烦,确保你定的方向能不走样落实下去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清晰认知:“这个位置,不需要具体管哪个部门,但需要了解所有部门。我做这个。”
苏晚彻底怔住了。林长河所说的,其实就是现代企业中的“常务副厂长”或者“运营总监”的角色,权力极大,是厂长的左膀右臂,但却不直接掌管任何具体业务部门。这意味着,他将从过去直接管理生产一线、拥有绝对权威的“林厂长”,转变为一个更多是协调、监督、服务的角色。他将不再直接对某个车间的工人发号施令,他的权力将变得更具支撑性。
这无疑是一种权力的让渡,甚至是一种“退居二线”。以他在厂里的威望和能力,如果他要求直接掌管最重要的生产部,谁也说不出来什么。但他没有。
“长河哥,你……”苏晚心中五味杂陈,有感动,有心疼,也有一种被深深理解的震撼。
“你掌舵,我护航。”林长河打断了她的话,用了一个极其贴切的比喻,目光沉静而坚定,“这样,最好。”
他选择了站在她身后,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执行力,为她扫清管理上的障碍,确保她这艘航船的指令能够畅通无阻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思考战略、把握方向。这是一种无比清醒的自我定位,也是一种毫无保留的、极致的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