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宣布了“锦绣制造厂岗位技能提升与转岗安置方案”:
一、 成立“新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班”,由周志刚工程师和林长河挑选出的技术骨干担任讲师,优先安排受影响的老工人参加培训,学习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排查。培训期间待遇不变。
二、 开辟新的质检岗位。随着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全过程、更精细化的质量检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心思缜密、眼力好的老师傅,可以转岗担任专职质检员,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揪出机器可能忽略的细微瑕疵。
三、 加强物料管理和物流配送环节。生产节奏加快,对物料的精准配送和库存管理要求更高,需要补充人手。
四、 对于极少数确实因年龄、身体或学习能力无法适应新岗位的老师傅,厂里提供“工龄买断”或安排至劳动强度较低的后勤辅助岗位,确保其基本生活保障。
这套方案,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又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充满了人情味与管理智慧。它不是粗暴的淘汰,而是积极的引导和赋能。
苏晚还特意请来了已经成功转岗、担任自动化裁剪机副操作员的原裁剪工赵师傅现身说法。赵师傅有些笨拙地讲述着自己如何从最初的抗拒,到在林厂长“逼着学”的情况下,慢慢掌握了基本操作,如今看着机器在自己指令下高效运行的自豪感。
“一开始是真怕,觉得这玩意儿太复杂。可林厂长和周工一点点教,现在觉得,这活儿比以前扛着电剪轻松多了,也更有意思!”赵师傅朴实的话语,比任何动员都更有说服力。
与此同时,林长河则以他特有的方式,默默支持着苏晚的安置策略。在培训现场,他虽依旧言辞简洁,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耐心,反复演示,直到老师傅们看懂为止。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掌握新技术并非遥不可及。
在苏晚柔性的沟通、清晰的路径和林长河刚性的支持共同作用下,人员安置的矛盾被成功化解。大多数受影响的老工人,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和阵痛后,选择了接受培训或转岗,重新找到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和价值。一场可能引发震荡的危机,被转化为了推动员工队伍整体技能升级的契机。
当人员的尘埃落定,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便毫无保留地绽放出来。
月度经营分析会上,杨建华会计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连平日里严谨到刻板的语气都轻快了几分:
“苏厂长,林厂长,各位!数据显示,自新设备全面投入运行以来,我厂月度总产能环比提升百分之六十五!主要出口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百分之十八!由于质量稳定性大幅提高,返工、索赔等隐性成本几乎降为零!综合测算,本月利润率环比提升超过十个百分点!”
他顿了顿,用更加郑重的语气补充道:“按照这个趋势,之前关于设备投资的回报周期预测,完全可以提前实现!甚至可能缩短至一年半以内!”
这些冰冷数字所揭示的,是一个温暖而坚实的结论:技术投资的决策,是正确的!它不仅在短时间内收回了巨大的成本,更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效率的革命,带来的不仅是产能和利润的数字跃升,更是企业内在竞争力的质的蜕变。它证明了锦绣制造厂已然具备了拥抱工业文明、参与更高维度市场竞争的能力与魄力。而在这场变革中,对“人”的妥善安置,则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最宝贵的稳定剂与向心力。这艘装备了更先进引擎的航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稳健,驶向改革浪潮的深处。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