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晚便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她亲自执笔,撰写了一份措辞严谨、态度坚决的《关于严厉打击仿冒“锦绣”品牌产品的严正声明》。声明中,她详细列举了正品“锦绣”产品的核心特征——如特定的面料手感、精准的缝线针距、独特的防伪标识(这是吸取教训后新增加的)、以及授权销售渠道列表。她明确指出,市面上流通的低价劣质产品均为仿冒,不仅侵犯了锦绣制造厂的知识产权,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份声明,她不仅通过正式渠道发给了各级工商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更联系了省城及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报社和电台。她亲自接受了记者采访,在镜头前,她拿着正品与仿冒品进行现场对比,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清晰地展示两者在用料、做工、细节上的天壤之别。她言辞恳切而又不失力量,呼吁消费者认清正品,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锦绣品牌遭仿冒,厂长现身说法辨真伪”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电台也滚动播放着相关消息。正规渠道的经销商们也积极配合,在柜台醒目位置张贴声明和辨别指南。市场舆论开始转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了仿冒品的危害,正品“锦绣”的声誉在经历短暂冲击后,反而因为这次公开、透明的应对,赢得了一波同情和更坚实的信任。
就在苏晚在明面上高调打假的同时,林长河那条“暗线”也在悄无声息地展开。他没有动用厂里的任何人,而是换上了一身不起眼的旧工装,消失在了省城错综复杂的街巷与城乡结合部。
他去了那些传闻中流通仿冒品的小商品市场,像个普通的闲逛者,在摊贩间穿梭,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可疑的商品。他不问价,不购买,只是看,记下那些摊贩的大致位置和特征。他去了几家曾经与厂里有过来往、但后来因品行不端被终止合作的原材料供应商那里,以“打听点便宜货”的名义,旁敲侧击。
他动用的是多年来在底层摸爬滚打积累下的人脉和直觉。他找了过去在部队的战友,如今在运输行业工作的老关系,打听近期是否有异常的、小批量的布料或辅料运输;他甚至通过一些不便言说的渠道,联系上了在“道上”混的、消息灵通的边缘人物,递过去几包好烟,询问最近是否有新的、做“快货”(指仿冒品)的作坊出现。
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同大海捞针。但林长河有着猎犬般的耐心和敏锐。他筛选着各种真伪难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干扰,最终,几条模糊的线索渐渐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省城西郊,一个管理混乱、租赁着大量旧仓库和民房的“三不管”地带。
经过连续几天的蹲守和暗中观察,林长河锁定了一个看似普通的院落。那里白天大门紧闭,少有人员进出,但到了深夜,却常有改装过的、遮住车牌的小货车出入,卸下一些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货物。空气中,隐约能闻到劣质皮革和胶水的刺鼻气味。
线索,找到了。
当林长河在一个深夜,风尘仆仆却目光如炬地回到家中,将那个西郊院落的地址和观察到的情况告诉苏晚时,苏晚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他的手掌冰凉,带着夜露的湿气,却传递着令人安心的力量。
明暗双线,至此交汇。苏晚通过媒体和渠道的发声,稳住了市场和声誉的阵脚;而林长河凭借其独特的方式和坚韧,成功定位了仿冒的源头。一场针对黑心商贩的真正反击,即将拉开序幕。这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战斗,更是一场正与邪、匠心与逐利之间的正面较量。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