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公式化地对林卫国交代了几句“家庭和睦”的场面话,便带着晓燕和赵大军转身离开。
走出压抑的筒子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赵大军恢复了惯常的嬉笑,抻了抻胳膊:“齐活!以后那老娘们再找茬,随时招呼!”
王主任也松了口气,拍拍晓燕单薄的肩膀,语气缓和:“好了,这个坎儿就算暂时迈过去了。以后按月支付,银货两讫,她也少了由头纠缠。你安心忙你的事业。”
晓燕勉强牵动嘴角,低声道了谢。她感激他们的倾力相助,可这份用金钱置换来的、脆弱的“安宁”,只让她感到深入骨髓的疲惫与悲凉。
回到空旷寂寥的仓库,尚未完全规整好的空间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巨大而清冷。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她奋力挣扎,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却又在过程中,永远地失去了另一些。
鬼使神差地,她打开那个珍藏母亲遗物的小木箱,取出被油纸仔细包裹的食谱。她一遍遍摩挲着扉页上母亲清秀的字迹——“赠爱女晓燕”。冰凉的泪水无声滚落,在泛黄的纸页上洇开小小的湿痕。
她忽然记起,食谱的最后一页,似乎还夹着些什么。以往只顾钻研前面的菜肴制法,从未细心翻到尽头。
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翻至末页。那里,果然用同样的蓝黑墨水,工工整整地书写着一封信。是母亲留给她的信!
“晓燕,我亲爱的女儿:
当你读到这些字的时候,妈妈大概已不能陪伴在你身旁了。对不起,我的孩子,留你一人在这世间。
这本书里记下的味道,是妈妈所能留给你的全部了。但愿它们能在你饥饿时,为你换来一碗热饭;在你寒冷时,让你记起家中曾有的暖意。
生活诸多艰难,妈妈深知。待你长大,或许会受委屈,会遇坎坷。莫要惧怕。记得,吃饱饭,才有力气往前走。
若…若你将来有了自己的小家,定要记得好好吃饭,善待与你同桌共餐之人。家,不是争辩对错之地,是安放味道与温情之所。妈妈未能予你完整家园,唯愿你能亲手筑就一个。
莫要学妈妈,一生困于方寸灶台。若有契机,走出去,看看天地广阔。但无论行至何方,都需记得,好好吃饭。
妈妈永远爱你。
母:周婉茹
一九七五年冬”
信很短,字迹因久病而略显虚浮颤抖,可每一笔、每一划,都浸透着无法陪伴的遗憾与深沉如海的爱。
晓燕读着信,泪水彻底决堤。她死死咬住下唇,不让呜咽溢出,单薄的肩膀却抑制不住地剧烈颤抖。
原来母亲早已预见…预见她会孤身应对世道艰难…预见她会承受委屈…母亲留给她的,不只是一本谋生的工具,更是一份如何面对生活的箴言,一份无力陪伴却深沉如山的爱。
“吃饱饭,才有力气往前走。”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味道的地方。”
“如果有机会,走出去…”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好好吃饭。”
这些朴素至极的话语,如同母亲温柔的手,轻轻抚过她心头的褶皱与伤痕。与她刚刚经历的那场冰冷的金钱交易相比,母亲这封迟来的书信,才是真正属于“家”的、带着温度的味道。
她想起自己连日来的奔波劳碌,为了生存,为了那渺茫的希望,她几乎忘记了“好好吃饭”的本意,忘记了食物本应是温暖与慰藉,而非仅仅换取外汇券的冰冷货物。
她紧紧抱着那本食谱与单薄的信纸,哭了许久,仿佛要将所有积压的委屈、疲惫、心酸与无尽思念,都随着泪水倾泻而出。
泪水流尽,心中那片冰冷的荒芜,似乎被一种温暖而坚韧的力量悄然填补。
她极轻柔地将信纸重新折好,珍重地放回食谱夹页,用油纸包裹妥帖,贴身收好。
然后,她缓缓站起身,用衣袖用力擦去脸上的泪痕,深深吸入一口微凉的空气。
仓库依旧空旷,前路依然布满荆棘,孙秀英的阴影也未必真正远离。
但有些东西,已在心底悄然生根。
她走到那个临时砌成的灶台边,舀出细腻的面粉,注入清冽的井水,开始缓慢而专注地和面。动作不似往日赶工的急躁,更像是一种沉淀心绪的仪式。
她要做一顿饭,只为她自己。好好地、用心地,吃一顿饭。
食物的暖香渐渐在空旷的仓库里弥漫开来,不再是焦灼的、充满压力的气味,而是一种平和的、带着记忆深处温度的气息。
她知道,往后的路依旧漫长且险阻重重。但她会铭记母亲的话——吃饱饭,积蓄力量,然后,继续向前。
为了母亲未竟的期盼,也为了她自己,必须蹚出来的明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