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信如同一帖温润的汤药,缓缓渗入林晓燕干涸的心田,抚平了连日来的焦灼与委屈。那用十元钱换来的“清净”虽带着屈辱的寒意,却实实在在地将她从孙秀英无休止的撕扯中暂时剥离出来,得以将全部心神投注于新摊位的筹备。
仓库的改造工程,在王主任时不时的“关怀”注视、赵大军带着兄弟们咋咋呼呼的出力、郑工推着眼镜的“技术指导”,以及陈默那些总是在关键处悄然解决的难题下,总算磕磕绊绊地收了尾。墙壁只是粗糙地粉刷了一遍,露出深浅不一的白色;地面仍是坑洼的水泥,窗户是寻来的旧物,尺寸并不完全吻合,用木条仔细嵌补过。但终究是通了水电,清扫得干干净净,勉强有了个食品加工点的雏形。
最让她悬心的营业执照,竟也迎来了转机。王主任揣着街道那份盖了红章的“重点扶持对象”证明,又巧妙地将上次展销会上领导那句模糊的“记一下”作为由头,硬是拉着晓燕往区工商所跑了三四趟。她陪着笑脸,说着好话,几乎磨薄了嘴皮。
那位面容严肃的李科长,态度似乎不再像最初那般冷硬。他带着人再次来复查,目光扫过虽简陋却明显经过用心整改的环境,检查了晓燕新办下来的、墨迹未干的健康证,又翻看了王主任带来的一叠顾客留言(大多是口述,由娟子用工整的字迹誊抄在信纸上),以及那份印着妇联抬头的推荐材料。最后,他沉吟片刻,终于在申请表上签下了“原则同意,报请上级审批”几个字。
当晓燕从工商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张簇新的、带着油墨气息的硬质纸片时,她的指尖抑制不住地轻颤,几乎托不住那薄薄的分量。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经营者姓名:林晓燕
组成形式:个人经营
经营场所:XX区第二菜市场临建07号库房
经营范围与方式:风味小吃制品零售
寥寥数行字,她反反复复看了许久,指尖小心翼翼地抚过凸起的铅印,仿佛在确认一个易碎的梦。
这张纸,轻若无物,却又重若千钧。它意味着,她林晓燕,从此是一个被承认、有“身份”的经营者了!她的“林记”,不再是躲躲藏藏、见不得光的地下营生,而是可以堂堂正正挂在墙上、受律法保护的合法存在了!
泪水瞬间涌了上来,模糊了那庄严的国徽和清晰的字体。这一次,泪水是滚烫的,饱含着将所有艰辛与委屈都冲刷而去的释然与激动。
“谢谢…谢谢领导…”她声音哽咽,向着李科长和王主任深深鞠躬。
李科长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沉声叮嘱:“执照拿到了,更要牢记责任。食品行当,安全卫生是天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往后的路,还长。”
“您放心!我们晓燕一定遵纪守法,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王主任抢着回答,脸上笑逐颜开,比她自己得了表彰还要高兴。
揣着这张执照回到仓库,晓燕觉得自己的脊背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她特意去杂货店,买了一个最便宜的简易相框,将营业执照端端正正地镶嵌进去,然后郑重其事地挂在了进门最显眼的那面白墙上。那方小小的镜框,瞬间成了这间陋室里最夺目、最坚实的象征。
接下来是繁重的搬迁。她和娟子像两只勤劳的蚂蚁,一点点将那个小院偏房里的家当挪过来。赵大军蹬着他那辆叮当作响的三轮车,负责运送面袋、油桶等重物。
看着原本空荡的仓库逐渐被堆叠的面粉袋、排列整齐的酱料缸、擦拭干净的灶具和操作台填满,虽然拥挤得几乎转不开身,却充满了一种令人安心的、生机勃勃的忙碌气息。晓燕严格按照那本《食品卫生常识》小册子的要求,用石灰线粗略划分出原料区、加工区和成品区,一切虽因陋就简,却也尽力做到井井有条。
然而,几日的搬迁和整顿,意味着“林记”的生产完全停滞了。老主顾们虽表示理解,却也难掩急切。刘叔背着手来探看过好几次,咂着嘴念叨:“丫头,啥时候能再吃上你那口酱?这几天吃饭都不香了!”
更让她心下不安的是,之前那些“国际订单”也因此中断。娜塔莎派来询问的人,晓燕只能满怀歉意地解释,并保证恢复供应后,品质会更为稳定。
恢复生产的那天清晨,晓燕醒得格外早。天光未亮,她便已站在那台用旧木板拼凑、铺了白铁皮的操作台前。她深吸一口混合着面粉和清洁剂气味的空气,仿佛在进行一个庄严的仪式。
划燃火柴,点燃煤炉,幽蓝的火苗“噗”地一声窜起,欢快地舔着锅底。她舀出雪白的面粉,注入清冽的井水,双手开始用力揉按。这一次,她的心境截然不同。不再是当初为了躲避追赶的仓皇狼狈,也不是前段时日被订单驱赶着的焦头烂额。她的动作沉稳而专注,心中回响着的,是母亲那句朴素的叮嘱——“好好吃饭”。
第一锅饼在鏊子上烙得金黄,边缘微微翘起,散发出诱人的焦香。第一桶粥在锅里咕嘟着,米粒开花,米油浓厚。第一缸重新开启的酱料,咸香醇厚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