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凌云此行的目标,绝非沉浸于这表面的歌舞升平。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名字。
一个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此刻应该就蛰伏在这南阳之地,正值年富力强、勇力冠绝三军,却或因时运不济,或因未被发掘,更因那早逝爱子的巨大悲痛而一生郁郁,最终未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完全绽放其惊世锋芒的将才——黄忠,黄汉升!
凭借脑海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模糊记忆碎片,以及沿途不厌其烦地、旁敲侧击地打听,凌云和太史慈在南阳郡的治所宛城以及周边的穰县、冠军、涅阳等县城盘桓逗留了多日,进行了极其细致耐心的寻访。
他们去过军营外围,向那些轮值的士卒、退役的老兵打听;他们流连于市井之间的武馆、镖局,询问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位勇力过人的黄姓壮士;
他们甚至根据“黄忠可能出身南阳黄氏旁支”的微弱线索,不辞辛劳地拜访了一些黄姓族人聚居的乡里,试图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然而,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们失望的答复。
“黄忠?军中各级将校名录,以及有名号的勇悍之士,某皆熟知,并无此人。”
“客官打听用弓的好手?姓黄的?俺们这武馆来往的豪杰不少,但确实没听过黄忠这号人物。”
“黄忠?族中子弟、远近宗亲里,壮年有力者倒是有几位,却无叫此名者,亦未闻有特别擅射之人。”
“几位军爷/壮士/老丈,可曾听闻一位名叫黄忠,表字汉升的义士?应在此地,年约三旬上下,尤善弓马……”
一次次满怀希冀的询问,换来的却是一次次茫然的摇头和千篇一律的“查无此人”、“未曾听闻”。
那个在他记忆中如同定海神针般的身影,仿佛根本不存在于这片土地,或者说,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无人知晓。
站在宛城那饱经风霜的古老城墙之上,极目远眺,城外广袤的原野上,秋意渐浓,树叶开始泛黄,在萧瑟的秋风中微微颤动。一股难以言喻的、深沉的遗憾和失落,如同这秋日的凉意,悄然浸透了凌云的心间。
“主公,可是在因寻访黄忠未果而心生憾意?” 侍立一旁的太史慈敏锐地察觉到了凌云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怅惘,轻声问道。
凌云长长地叹了口气,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是啊,子义。我确曾听闻,南阳之地,藏有一员绝世猛将,名曰黄忠,不仅刀法精湛,更有百步穿杨之神射,有万夫不当之勇。若能得此虎将,于我辈事业,无异于如虎添翼。”
“可惜……或许是机缘未至,或许是我所闻有误,踏遍这南阳之地,竟……竟无缘得见其踪。”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位在另一个时空里,年近六旬犹能开硬弓、披重甲,在定军山麓如同雷霆般刀劈夏侯渊的白发老将形象,那睥睨沙场的雄姿,与眼前这寻而不得、空空如也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添几分造化弄人的怅惘与无奈。
乱世大幕将启,人才是争夺天下最根本的基石,错过任何一位可能扭转局势的大才,都足以让任何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
太史慈见状,温言安慰道:“主公不必过于介怀。天地广阔,九州浩渺,贤才英杰如同散布四方的明珠,岂能尽数为我等所获?或许那位黄汉升将军,与主公的缘分尚未到来,又或许在未来的某日,自有风云际会、相见之时。
如今我等既已踏入荆州,此地素称人杰地灵,楚才晋用,自古皆然。除了黄忠,未必没有其他智勇双全、愿追随主公共图大业的贤能之士。”
凌云闻言,深吸了一口带着秋凉气息的空气,仿佛要将那满腔的遗憾也随之吐出。他目光中的怅惘渐渐褪去。
重新被坚定与睿智的光芒所取代:“子义所言甚是!岂能因一人一时之得失,便扰乱了既定方寸,徒增烦恼。南阳寻访既无结果,我等便不再于此空耗光阴。”
“下一步,直指襄阳!那里才是荆州真正的腹心之地,名士荟萃,俊彦云集。走吧,莫要让过去的些许遗憾,耽误了前方更多的机遇与可能。”
他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脚下这片承载了光武中兴传奇、却未能让他找到目标人物的古老土地,毅然转身,与太史慈一同稳健地步下城墙。
马车再次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辘辘声响,载着些许未能圆满的遗憾,也载着对荆州腹地、对未来的崭新期待,向着那片更具潜力的舞台——襄阳城的方向,徐徐驶去。
寻找黄忠的插曲,如同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虽未找到目标,却也让涟漪扩散,至此暂时告一段落。而凌云在荆州的真正征程,伴随着马车的行进,才刚刚掀开序幕的一角。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