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未能寻得黄忠的那一缕淡淡遗憾,如同秋日晴空边缘的一抹薄云,凌云与太史慈驾着马车。
离开了历史厚重却未能如愿的南阳,一路向南,车轮辘辘,驶向了荆州真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核心,也是这个时代闻名遐迩的士林渊薮之一——襄阳城。
甫一进入襄阳地界,便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与北方边郡的苍凉肃杀、与青徐之地的凋敝焦灼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仿佛是被战火与动荡刻意遗忘的角落。
襄阳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巍峨的城墙如同巨龙盘踞,高阔而坚实,汉江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温柔地环绕城郭,更添几分灵秀与雄浑。
城内外水道纵横交错,大小船只,从运送货物的商船到轻盈的扁舟,往来如织,络绎不绝。放眼望去,田野里稻浪翻滚,一片金黄,预示着又一个丰饶的年景;街市之上,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贩卖着荆州特产的精致漆器、光滑如水的丝绸、堆积如山的竹简书卷,以及来自岭南的各种奇珍异果,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富裕与安宁的气息。
行人大多衣着整洁,面容上少见饥馑流离之苦,更多是一种乱世中难能可贵的安详与从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此地士子文人气息极其浓厚,随处可见身着儒袍、手持书卷、或于亭中、或于树下高谈阔论、吟诗作赋的身影。
整个襄阳,从山水到街巷,从物产到人文,都透着一股被精心经营和深厚底蕴滋养出的、在汉末乱世中堪称奇迹的安宁、富庶与文化繁荣,宛如一片被上天眷顾、独立于纷争之外的世外桃源。
凌云此行的首要目标,并非荆州那错综复杂的官场,而是那位隐于襄阳城外山林、清名动于士林、被誉为荆州士人精神领袖之一的贤者——庞德公。
经过几番谨慎而不失礼数的打听,他们来到了襄阳城外约二十里处,一处位于山麓、清幽绝俗的山庄。此地翠竹掩映,绿意盎然,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潺绕过庄前,发出悦耳的水声。
山庄建筑朴素无华,不见高门大院的奢华气派,却自有一股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宁静气韵,仿佛连时光在这里都流淌得缓慢了几分。
当凌云递上拜帖,庄内童子见帖上赫然写着“朔方郡守凌云”字样,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恭敬地将二人引入庄内。穿过一片疏朗的竹林小径,来到一间敞亮的草堂。
出乎凌云意料的是,他不仅见到了那位早已闻名、清癯矍铄、目光深邃睿智如古井的庞德公,另一位鼎鼎大名、以善于品评人物着称的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竟也恰好在座,正与庞德公在一张古朴的棋枰前对弈,黑白棋子错落,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更让凌云心中微微一动,泛起奇异波澜的是,在两位长者身旁不远处的席垫上,还有一个看起来颇为机灵、头角峥嵘、眼神灵动的小童,约莫三四岁年纪,正笨拙而专注地摆弄着几块形状奇特的木片,似乎是在尝试某种搭建。
凌云心念电转,猜测这孩童,极有可能就是那位未来与“卧龙”诸葛亮齐名、才智高绝却天不假年的“凤雏”庞统!而在草堂角落,一位侍女怀中,还抱着一个更小些的女婴,那女婴粉雕玉琢,异常秀美,正眨着一双纯净无邪、却又仿佛带着一丝早慧光芒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突然到来的陌生客人。
凌云几乎可以肯定,这定然是那位在未来以其才智(或许还有其家世)闻名,成为诸葛亮贤内助的黄月英无疑!此情此景,让凌云恍然有种触碰历史脉络的奇妙感觉。
“朔方凌云,冒昧拜访庞公,司马先生,打扰二位先生手谈雅兴了。”凌云上前几步,神色恭敬,姿态端正地行了一礼,这次他毫无保留,直接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与官职。
庞德公与司马徽闻言,几乎同时放下了指间拈着的棋子,两道蕴含着智慧与审视的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异,齐刷刷地投注在凌云身上。
“朔方凌云”这四个字,他们自然都听说过——无论是北击匈奴、扬威塞外的赫赫战功,还是师从大儒蔡伯喈(蔡邕)的斐然文名,都足以让任何关注时局的名士为之侧目。尤其亲眼见到凌云本人如此年轻,面容英挺,气度却沉凝如山岳,目光清澈而坚定。
身后跟随的那位雄壮护卫(太史慈)亦是渊渟岳峙,英气内蕴,绝非寻常扈从,心中更是称奇不已,暗赞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原来是凌将军亲临!将军威震北疆,力挽狂澜于朔方,老夫与德操兄(司马徽字)虽僻处山林,亦早有所闻,心向往之!
不想今日竟能得见真颜,果然英雄出少年,名不虚传!快请入座!”庞德公脸上露出温和而真诚的笑容,起身拱手还礼,语气中带着长者对杰出后辈的欣赏。
司马徽也抚着颌下清须,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笑道:“水镜亦久闻将军乃当世少年英杰,文韬武略,皆非常人可及。今日一见,方知传闻尚不足以形容将军风采之万一。幸会,幸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