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光初破晓,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塞北荒原。凌云在郭嘉与阮瑀的陪同下,仅带十余轻骑,踏着晨露,抵达了上谷郡北部那处安置张宁的隐秘庄园。
此地果然如阮瑀所言,地处边陲僻壤,视野极其开阔,远眺是连绵起伏的暗青色山峦剪影,近处则是一望无际的枯黄草场,寒风掠过,卷起阵阵草屑,带着一股深入骨髓的苍凉与辽阔。
除却这处庄园以及远处几个如同黑点般的牧民帐篷,几乎再见不到人烟。
庄园以青石垒砌,围墙高大厚实,虽无雕梁画栋的奢华,却自有一股边塞建筑的粗犷与坚固气象,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毫不显眼。
得到亲兵通报,两条魁梧的汉子率先从庄园大门内大步流星地迎出,正是周仓与裴元绍。
两人见到端坐于骏马之上的凌云,古铜色的脸庞上神色颇为复杂,既有昔日广宗城下生死相搏残留的一丝难以完全消弭的尴尬,更有对其信守承诺、为他们提供这片栖身之地的由衷感激。
然而,在那铜铃般的眼眸深处,一抹属于败军之将的警惕与审视,依旧若隐若现。他们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却不可避免地带着几分拘谨与试探:“末将周仓(裴元绍),见过凌将军!”
凌云利落地翻身下马,颔首回礼,目光却已越过他们宽厚的肩膀,投向了那扇敞开的、略显幽深的门洞。
只见一个纤细的身影,沐浴着塞外清冷而明亮的晨光,缓缓从屋内的阴影中步出,踏入这方洒满金色光辉却依旧寒意沁人的庭院。
饶是凌云见惯了甄姜的温婉娴静、来莺儿的明媚鲜妍、赵雨黄舞蝶的飒爽英气,此刻瞳孔也不由得微微一缩,心中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惊艳。
眼前的少女,约莫十七年华,身着一袭再素净不过的月白色交领襦裙,裙摆简洁,没有任何繁复的刺绣纹样,仿佛将所有的浮华都摒弃在外。
她未施半点粉黛,素面朝天,肌肤却白皙得近乎透明,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瓷光。一头乌黑如瀑的长发,并未梳成复杂的发髻,仅用一根看似随手折取的木质发簪,松松地绾在脑后,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落颈侧,随风轻轻飘动。
然而,最动人心魄的,是她那双点漆般的眸子,颜色极深,极净,如同两汪不见底的寒潭,此刻虽平静无波,深处却沉淀着与她那稚嫩面容极不相称的沉静、悲悯与一种洞悉世情的苍凉,仿佛这双眼睛早已看尽了人世间的流离、战火与生离死别。
她,便是黄巾军的信仰象征,大贤良师张角之女——张宁。
张宁步履从容,走到凌云面前约三步之遥站定,姿态优雅地盈盈一福,声音清脆,如同上好的玉磬相击,带着一丝山泉般的冷冽,却又蕴含着不容错辨的真诚。
“民女张宁,拜谢凌将军昔日广宗城外活命之恩,以及……长久以来,对我与这些誓死追随的弟兄们的妥善安置之德。”
这一拜,谢的不仅仅是他当初网开一面,给了她一条生路,更是谢他履行承诺,为这数万在绝境中挣扎的黄巾旧部,保留了一线生机与存续的希望。
凌云虚抬右手,做了一个请起的手势,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张姑娘不必行此大礼。令尊与我,虽有立场之争,势同水火,然其末路所为,甘愿赴死以保全尔等,此心此情,亦令人慨叹。我凌云既当日有所承诺,自当尽力履行,此乃信义所在。”
众人移步至庄园内略显空旷简陋,却收拾得十分干净的正厅,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粗茶,凌云也不多做寒暄绕弯,直接表明了此番前来的核心目的与后续安排,语气坦诚。
“张姑娘,此地虽暂时僻静安稳,可避外界纷扰,但终究地处边陲,土地贫瘠,非长久安居乐业之所。”
“我意,你与你麾下这些愿意跟随的弟兄,可在我目前辖下的幽州数郡,乃至并州朔方、五原、雁门、云中等地,自行选择合适之地进行安置。”
“其中愿意继续从军、并能严格遵守我军法纪者,经考核后,可酌情编入各军序列,与其他将士一视同仁,凭战功获取晋升;若有不愿再握刀兵,只盼望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从此耕读传家、安居乐业的,我亦可按丁口划拨相应田亩,助其登记造册,成为我治下安分守己的百姓,自食其力,繁衍生息。不知你意下如何?”
至于张角遗留下来的、那笔足以令任何诸侯心动的庞大财物,凌云则刻意只字未提,仿佛那批金银珠玉从未存在于这世间一般。
周仓与裴元绍在一旁听着,古铜色的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意动与期盼之色。凌云给出的条件,远比他们原先预想的、可能被缴械囚禁甚至坑杀的下场要好上太多,几乎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两人不约而同地将带着询问与期盼的目光,投向了端坐主位、始终沉默不语的张宁。
张宁静静地聆听着,纤长如玉的手指轻轻搭在粗糙的陶制茶杯上,脸上无喜无悲,如同古井深潭,不起丝毫涟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