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还处在巨大的震惊与权衡之中,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利弊考量,尚未及组织语言回应那石破天惊的“嫁娶”之议,张宁却再次开口。
声音依旧清冷如玉磬相击,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凌将军,适才所议之事,关乎宁之终身抉择,更关乎麾下两万弟兄未来前途,兹事体大,可否……容宁与将军,屏退左右,单独一谈?”
此言一出,厅内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微妙。周仓、裴元绍面露急切与担忧,欲言又止;郭嘉眼中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精光,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阮瑀则显得有些犹豫,目光带着请示望向凌云。凌云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如同乱麻般的纷乱思绪,知道此事已无法回避,便点了点头,沉声对郭嘉等人道:“奉孝,文蔚,还有周、裴二位将军,有劳诸位暂且于门外等候片刻。”
众人虽心思各异,但见凌云发话,只得依言躬身退出。沉重的木门被亲兵从外面轻轻合上,发出“咯吱”一声轻响,厅内顿时只剩下凌云与张宁二人相对而立,空气仿佛都因这突如其来的静谧而凝滞、沉重了几分,唯有彼此轻微的呼吸声可闻。
张宁并未立刻重提那令人心惊的婚约,她缓缓转身,步履轻盈地走至窗边,望向窗外那片广袤、荒凉而壮阔的上谷边地。
初升的日光将她素白的身影勾勒出一圈淡淡的光晕,背影在空旷的厅堂映衬下,显得有几分单薄孤寂,却又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意味。
“凌将军,”她轻声开口,语气不再是方才谈判时的冷静剖析,而是注入了一丝深沉的追忆与无比沉重的使命感。
“先父……大贤良师,他毕生呕心沥血,其志虽手段激烈,道路或有偏颇,以致功败垂成,然其初衷,意在为天下穷苦黎庶寻一条活路,打破这世家垄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道。其名,后世或褒或贬,毁誉参半,然终将留于青史一页,任人评说。”
她缓缓转过身,目光清澈见底,坦荡无畏地看向凌云,继续说道:“宁,一介弱质女流,无先父那般吞吐天地之雄才,更无庇护天下苍生之伟力。”
“但宁愿效仿古之班超、耿恭等戍边英杰,率领麾下这两万历经血火淬炼、九死一生却仍愿誓死追随的弟兄,以此残躯,永镇此上谷边郡!为我汉家疆土,铸就一道血肉屏障,抗御塞外异族铁蹄,庇护此一方百姓,得享安宁!”
她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清晰,如同蕴含着千钧之力,又似古老的钟磬,一声声,一下下,沉重而坚定地敲打在凌云的心弦之上。
这一刻,凌云从她身上感受到的,不再仅仅是乱臣余孽的敏感与脆弱,更是一种超越了个人生死荣辱、近乎悲壮的伟大担当与牺牲精神。
她不是在向他索取庇护与优待,而是在向他,也向这片天地,奉献出她自身以及她所拥有的最后力量,将个人的命运与这片需要誓死守护的边塞土地牢牢地、永久地绑定在一起。
“此地虽苦寒贫瘠,地广人稀,却也正因如此,急需我等这般愿意扎根于此的屯垦戍边之力。”
张宁思路清晰,继续阐述着她的规划,仿佛早已在心中演练过无数次,“我部在此扎根,开垦荒地,修建堡垒,既可充实边塞人口,增强防御,亦可逐步实现粮秣自给自足,更能为将军的整个北疆防线,增添一道由我等血肉铸就的坚实壁垒。
宁,别无他求,只求将军能信我张宁与此言非虚,予我相应的名分与权责,宁,在此立誓,必不负将军所托,不负此方水土百姓!”
凌云真正地动容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女,在她那清丽脱俗、看似柔弱的外表下,竟蕴含着如此惊人的魄力、远见与牺牲精神。
她为自己和她的部众,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最具挑战,却也最能证明自身价值、最能换取长久生存空间与尊严的道路。这绝非一时冲动或被逼无奈的权宜之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洞察时局后做出的破釜沉舟般的决断。
“张姑娘……”凌云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由衷的敬佩,他上前一步,目光郑重,“你之心志,你之担当,云,深感钦佩!若你与麾下将士,真有此卫国戍边、庇护黎庶之宏愿,我凌云在此承诺,上谷郡北部之防务、屯垦及相关事宜,可由你部主导负责!”
“我必倾朔方、幽州之力,予以支持,钱粮军械,一应所需,绝不短缺!自此以后,你与你麾下所有愿意留在此地的将士,皆是我大汉朝廷认可、百姓敬仰的戍边英豪!过往种种,皆可随风而去!”
得到凌云这番掷地有声的郑重承诺,张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的光芒,仿佛肩头的千斤重担终于有人分担。
但她的核心坚持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改变。她向前轻盈地迈出一步,目光灼灼,如同两点燃烧的寒星,再次直视凌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