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这些贾氏族人,来到这里,看到还有族产。
喜之不尽!
听到贾母讲起,是黛玉的嫁妆。
置了这些产业。
众人倒不以为意。
不管谁的钱,那都是从前。
现在这田产,可是族产!
咦!族产,便是公的,公的便是共产!
宁荣二府,本有官身时。
族里人,惧之二三,敬之八九。
虽是眼红,得之一二,并不敢再去想那八九。
而今,虽是黛玉嫁妆置产,并不属于黛玉。
相当于黛玉捐给贾家祖宗。
祖宗之物,自然人人可得。
如果宁荣二府还在,无人敢有这心思。
现在,宁荣二府已无。
贾赫贾珍贾琏,还被收了监。
连贾政也做了庶民。
族产,自然由不得贾政说了算。
得由所有族人说了算。
千年难遇,我们都有了平等的机会。
得好好利用这机会,得些实在的东西,好把日子过起来。
众人各怀心思。
贾母这里讲,族产来自黛玉嫁妆。
王夫人心里欢喜。
寻思娶了黛玉做儿媳妇,哈哈,真是赚大了。
先看着宝玉宠媳妇,心里不爽。
还说不得,心里憋屈。
只得跑去佛堂,敲那哑巴木鱼。
眼不见,心不烦呀!
怎么也想不到,圣上下了个抄家的旨。
贾家抄的这份干净呀。
连头上金钗,宝玉胎里带的玉,全都抄了!
穷呀!
原以为要沦落街头,成为乞丐。
贵妇讨饭,不知要受多少羞辱。
谁知道黛玉这儿媳妇,竟悄悄地置了产业。
让我们都有了退路。
王夫人此时,倒是真心的,有几分喜欢上黛玉了。
黛玉这儿媳妇,竟不藏私。
放在我的身上,我是舍不得用自己的嫁妆,来置这族产的。
若是我要知道,林姑爷给黛玉备了嫁妆,我亦会劝儿媳,自个留着,不能归公。
出嫁之人,自己手里有银子,腰杆儿才挺得直
我这儿媳妇倒大方,一把儿都抛出去了!
也幸亏儿媳妇大方,才有了容身之地呀。
王夫人连声夸赞,娶的媳妇儿好。
刑夫人听王夫人夸黛玉。
连忙也笑着说道:“外甥女儿聪慧,我们都跟着受用了!”
尤氏想起宁府家财,都被抄了。
早知道抄家,当初拿出些,置这族产多好。
听刑、王,两位太太赞黛玉。
也附和夸赞几句。
尤氏又忍不住后悔。
向贾母说道:“早知道抄家时,不许拿走一文,先也置些产业多好,而今府里的东西,都归了官家,竟是落了个空。”
惜春听尤氏之言,忍不住好笑。
向尤氏说道:“早知道,如何知道?人活上几辈子,轮到抄一回家,到哪里去找经验?”
众人听了都笑。
尤氏虽有些恼,心里明白,惜春古怪。
咱这小姑子不饶人。
怼回去必怼回来,吵嘴我不是她对手。
嫂子不跟小姑斗,咱忍了!
尤氏笑笑,不接惜春的话。
惜春倒无所谓,怼完尤氏。
便去照顾迎春,也不理众人。
簧大奶奶几个,带着人嚷了半天。
要求平分族产。
贾母看看个个想分,知道也护不住。
既然放在祖宗头上,老人家活了七十余岁。
什么事看不透!
这些人,得了这份便宜,岂能不沾。
我的子孙,罪的罪,贬的贬。
而今,连我的皓命也捋了。
到了这里,我也就是个平常老太太。
这些人敬我,我是他们长辈。
若不想敬我,我只是个老太婆。
既然想分,便分了吧。
但分之前,总得先吃饱。
从京城走到这里。
饥一顿,饱一顿地风餐露宿。
而今,到这安身地。
先吃顿饱饭,再谈分族产的事。
只是怕黛玉委屈。
贾母看向黛玉,刚要说些安慰的话。
黛玉读过的书多。
明白大到国家,小到小家。
都如唐王李世民所言,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国有十之八九的人,都反对的事,必做不成。
固执去做,国之不和,外敌必入。
家有五之三四的人,反对的事,也做不成。
固执去做,也必失和而败。
现在,都归为平民。
族人的团结,才最重要。
若他们这一房,握着这族产。
一百多口人不服,亦会闹出事来。
族里内讧,贾氏必衰。
黛玉看到贾母看向自个。
立即明白贾母的心意。
先向贾母说道:“老太太,您不必顾及我,随族人的意吧,大家开心,家族才能兴旺。”
贾母心里赞许!
我的外孙女,真有大家风范,这气度儿,盖了!
贾母向众人说道:“而今比不得从前,你们各自找院子住下,待会儿过来,今儿便一处齐上手,忙乎一顿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之宝钗重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