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局部胖的情况,即肌肉饱满。其原理和应对方法可参考“肥胖不同减法不同”这篇文章。
最后是局部瘦的情况,主要是局部萎缩。例如半身不遂患者,不灵便的一侧身体会出现萎缩;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条腿萎缩的情况,这是因为前方堵塞,导致该部位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饿的)。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在前查找堵点并打通,具体原理和办法可参考“高血压自诊自疗”和“糖尿病自诊自疗”等相关文章;二是经常对萎缩部位进行按摩、刮痧温灸、拔罐温灸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疏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常刺激该部位,能够达到“求血”的效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局部缺肉,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后背中间脊柱的两个特定部位。其中一个部位是“驼背”的地方,另一个则是“弓腰”的区域。这是因为长期保持某种习惯姿势,导致脊椎发生轻微变形,或者受到挤压,从而造成堵塞,使得血液供应减少。
在一些人身上,可能会出现下身肌肉丰满,但上身却只能看到几个突出的骨节,没有肉的地方温度通常较低,甚至摸上去感觉凉凉的。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上身有肉,下身却只有几个骨节,这种情况严重的话,连屁股都会发凉。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粘连”中的一种,被称为“肌骨粘连”。要打开这种粘连,主要的方法是沿着脊柱两侧,从上往下进行刮痧和温灸,以引导血液流通。如果能够拔住小罐的话,还可以配合拔罐和温灸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毛孔粗大(重者中间有黑尖头,犹如即将长出黑头发一般),这意味着该部位存在瘀血现象,并且极有可能在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内部也存在瘀血和堵塞(需结合个人感觉以及查体结果来加以证实)。对于面积较小且症状轻微的情况,只需进行数次刮痧和温灸即可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面积稍大且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在刮痧和温灸的基础上,再配合数次拔罐温灸来进行综合调理;倘若情况更为严重,则需要参考各个器官故障调理的相关文章来寻求解决方案。
局部增生,所谓的“增生”,指的是原本不应该生长却异常生长出来的组织(即多余的部分),例如后脑勺的横沟、竖沟,大椎穴处突出一个疙瘩,血海穴部位鼓起一个“小山包”等。这种情况最初是由于瘀血所致,即那些“回不去”的垃圾,它们在动脉的推动下,今天拱出一点,明天又拱出一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的状况。如果后期触摸时感觉增生部位变得僵硬,那么就意味着出现了“增生加粘连”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首先通过按摩、刮痧或者走罐等方法,将增生部位打散,然后再清除瘀血并排出体外。局部黑点(鱼鳞斑),其分布十分均匀,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部位,通常以小腿和胳膊等容易遭受风寒侵袭的地方较为常见。尤其对于那些喜爱穿着裙子的女士来说,她们的小腿部位往往会更为明显地呈现出这种症状,严重者甚至小腿上还会出现所谓的“鱼鳞斑”。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寒瘀”所导致的结果。具体而言,胳膊越往上,以及腿部从大腿开始,越是靠近身体内部,就意味着寒瘀的程度越发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症状较为轻微,可以尝试通过刮痧温灸和拔罐温灸等方法来缓解;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参考“利用拍痧器查找瘀堵”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局部青筋的出现,意味着毛细血管已经被堵塞,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手腕部位到胳膊肘之间,以及鬓角处。在腿部,则表现为静脉曲张。其原理和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人老为什么脚先衰?”这一章节的内容。
此外,如果局部出现了痣,而且是那种凸起于皮肤表面的,而非与生俱来的那种扁平的痣,那么这往往表明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内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瘀堵问题。
最后,局部过敏现象的产生,说明体内的垃圾已经大量聚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刮痧拔罐等方式将瘀积导出,或者进行清瘀处理,通常就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局部脓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体内的毒素正在向外拱出。这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是身体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要理解这种现象的原理和应对方法,我们可以参考“斑痘理疗”的相关知识。
所谓“三摸”,即摸脉搏、摸肌肉、摸皮肤,这是一种通过触感来了解身体状况的方法。首先,摸脉搏主要是感受动脉压力所形成的搏动力度。我们可以以脖子(喉结处)为参考点,重点触摸胳膊的“号脉处”、太阳穴搏动处、耳门搏动处以及脚脖搏动处(里侧大骨节后凹处)。如果某个部位的搏动较弱,那就说明相应的“线路”可能被堵塞了。此时,我们需要结合本文提到的其他方法,进一步确定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