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闻言,面露询问之色,目光转向站在御座旁的刘瑾。他对杨一清没什么印象,也不知道此人能力如何,凡事自然要听“刘伴伴”的。
刘瑾眼皮都没抬,声音冰冷得像寒冬的井水:“杨一清?年老体衰,致仕已久,岂堪重任?况其人与外臣过往甚密,难保没有二心,恐难专任。”他一句话,就直接否决了韩文的举荐。
韩文急了,上前一步:“陛下,杨一清虽已致仕,但其精力尚可,且对西北军务了如指掌,比那些纸上谈兵之辈强胜百倍!刘瑾所言,纯属无稽之谈!”
“放肆!”刘瑾厉声喝斥,“韩大人,你敢质疑咱家的话?莫非你与杨一清有私,想借平叛之机培植势力?”
韩文气得浑身发抖:“刘瑾!你……你血口喷人!”
“好了好了,吵什么吵。”武宗不耐烦地挥挥手,“刘伴伴,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直接说就是了。”
刘瑾立刻换上一副“恳切”的神色,躬身道:“皇上,奴婢举荐都督神英。神将军久在边镇,勇猛善战,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他对陛下、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让他领兵,必能马到成功,早日平定叛乱。”
神英,正是他“八虎”的党羽,不久前才因“孝敬”了刘瑾五千两白银,被刘瑾安插到京营要职。让神英领兵,一来能掌控平叛大权,二来也能借机让神英立些功劳,巩固自己的势力。
武宗对军事一窍不通,见刘瑾如此笃定,便挥挥手:“准奏。就命神英为总兵官,统宣府、大同精骑三万,速去平叛!所需粮草军饷,着户部、兵部即刻筹办!”
“臣遵旨!”神英从队列里走出来,躬身领旨,脸上满是志得意满的笑容。他心里清楚,这是刘瑾给自己的机会,只要能平定叛乱,日后在朝中的地位定能更上一层楼。
散了朝,神英跟着刘瑾回了司礼监。刚进门,神英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多谢公公提拔,小的日后定当肝脑涂地,报答公公的知遇之恩!”
“起来吧。”刘瑾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咱家向来是赏罚分明,你对咱家忠心,咱家自然不会亏待你。这次平叛,关系重大,你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公公放心!”神英胸脯一挺,“一个小小的安化王,根本不是小的对手。小的这就领兵出发,不出一个月,定能提着朱寘鐇的人头回来见您!”
刘瑾点点头:“好。记住,兵贵神速,不必过于谨慎,尽早平叛,才能避免夜长梦多。另外,沿途的官员要是敢怠慢粮草军饷,你可先斩后奏,不必给咱家面子。”
“是!小的记住了!”神英连连应道。
当天下午,神英就带着三万宣府、大同精骑,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城,往西北方向开去。他哪里懂得什么战略战术,满脑子想的都是快点平定叛乱,好回去领赏。
大军刚入宁夏地界,神英就收到探报,说安化王的军队正在附近的青龙谷一带集结。神英大喜,认为这是个歼灭叛军的好机会,不顾部下劝阻,当即下令大军加速前进,直奔青龙谷。
“将军,不可!”副将连忙劝阻,“青龙谷地势险要,两侧都是高山,容易设伏,咱们还是先派人探查清楚,再做打算不迟。”
“探查什么?”神英不耐烦地摆手,“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哪有那么多计谋?咱们人多势众,直接冲进去,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副将还想再劝,神英却已经下令:“全军听令,加速前进,午时之前务必抵达青龙谷,剿灭叛军!谁要是敢延误,军法处置!”
明军将士不敢违抗,只能跟着神英,急匆匆地往青龙谷赶去。
此时的青龙谷,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安化王朱寘鐇亲自坐镇谷中,看着明军浩浩荡荡地进入谷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刘瑾派来这么个草包,真是天助我也!”
他抬手一挥,身旁的将领立刻下令:“放箭!”
刹那间,山谷两侧的山坡上,箭如雨下,密密麻麻地射向明军。明军毫无防备,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不好!有埋伏!”神英脸色大变,连忙下令:“快,撤退!”
可此时已经晚了,山谷两侧的滚石、擂木纷纷砸下来,堵住了明军的退路。紧接着,叛军从山坡上冲了下来,挥舞着刀枪,与明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神英胯下的战马被一箭射中,悲鸣一声,轰然倒地,他狼狈地滚落马下,头盔也掉了,头发散乱,脸上沾满了泥土。一个叛军士兵看到他,举刀就砍过来,神英吓得魂飞魄散,多亏身旁的亲兵拼死挡住,才捡回一条命。
“快,保护将军突围!”亲兵队长嘶吼着,带着几个亲兵,拼死护着神英,往谷口冲去。
主帅一逃,明军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叛军则趁势追击,明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三万精骑,眨眼间就损失了大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太监秘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