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高忠就下了命令,把陈矩收为名下义子,送进了内书堂读书。
内书堂是专门培养小太监的地方,里面的小太监们都是从宫里挑选出来的佼佼者。堂内摆着一排排简陋的桌椅,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墨香混合着年幼宦官们稚嫩的诵读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陈矩坐在最末一排,握着一支崭新的毛笔,一笔一画地临摹着《百家姓》。这是他第一次用这么好的笔,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手腕因用力而微微发抖,但写下的字迹却意外的工整。他知道,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把书读好,把字练好,才能得到高忠的赏识,才能在宫里站稳脚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写字也是一样,要心无旁骛,才能写出好字。”学官的声音在堂内回荡,小太监们都认真地听着,不敢有丝毫懈怠。
陈矩点点头,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继续临摹。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的习字纸上,也照在他专注的脸上,长长的睫毛在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带着一股不同于寻常小内侍的沉稳气息。脚步声越来越近,堂内的诵读声渐渐小了下去,小太监们都紧张地抬起头,看向门口。
陈矩也抬起头,只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宦官,在学官的陪同下,缓步走了进来。少年宦官穿着一身青色的宫袍,面容白皙,眉眼间已初具威严,眼神平静而深邃,扫过堂内诸人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视。
“这是冯保冯公公,如今在司礼监随堂办事,今日奉命前来巡视内书堂课业,你们都要好好表现。”学官的声音带着一丝恭敬,显然对这个少年宦官十分敬重。
陈矩的心跳瞬间加快了。他听说过冯保的名字,知道他是宫里的红人。冯保入宫早,写得一手好字,又处事谨慎,深得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赏识,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司礼监有了一席之地,是所有小太监羡慕和敬畏的对象。
冯保的目光掠过一张张紧张或茫然的小脸,最后停在了末排的陈矩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他刚刚写下的那几个字上。他缓步走过去,拿起陈矩的习字纸,仔细看了看。
“笔锋要稳,”冯保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虚点着纸上的“赵”字,“你看这个‘赵’字,左边的‘走’字旁,要写得舒展,右边的‘肖’字,要紧凑。手腕是根,心是源。心不定,则笔锋浮。内书堂读书,不只是识字,更是修心。”
陈矩连忙站起身,垂手恭立,脸颊涨得通红,心跳如鼓。他能感受到冯保身上那种沉稳的气场,也听懂了他话里的深意。
冯保放下习字纸,目光落在陈矩身上,打量了他片刻。眼前的这个孩子,虽然穿着普通,却眼神清澈,态度恭敬,刚才写字时的专注,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宫里苦苦挣扎的日子。他心里微微一动,从自己袖中取出一本略显陈旧却保存完好的《千字文》,递到陈矩面前:“拿去,好生临摹。宫里日子长,把字练好,把心沉下来,比什么都强。”
陈矩双手接过书,触手是纸张温凉的质感,书页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他深深低下头,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感激:“谢……谢学长教诲。”
在宫里,年长且地位高的宦官,被晚辈称为“学长”,这是一种尊敬的称呼。
冯保没再说什么,只是又看了他一眼。他转身,随着学官继续向前走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廊庑尽头。
陈矩紧紧攥着那本《千字文》,他看着冯保离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缓缓坐下。
陈矩低下头,翻开《千字文》的第一页,握着笔,再次临摹起来。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太监秘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