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元璋:“@朱厚照 没想到你还会整两句英语,可以啊小子。”
秦良玉:“我也好奇得很,想瞅瞅(吃瓜表情包)”
朱厚熜:“我堂兄这点英文算啥?梵文、阿拉伯文,斗鸡、吹拉弹唱啥的,那都是一绝。”
朱祁镇:“就是不理朝政。”
朱祁钰:“说得好像你多英明似的,理政很厉害?”
朱祁镇:“我可是明英宗!”
朱厚照:“你可拉倒吧,你那明英宗称号,说白了就是讽刺你,懂不?”
朱祁镇:“你那明武宗才是!”
朱厚照:“屁话,我可是打赢过小王子,你呢?被也先抓去当‘留学生’。我不过是得罪了那帮文人,被他们往死里黑。”
秦良玉:“别吵啦,@海瑞 你来评评理。”
朱祁钰:“对,让海瑞说说他们,嘿嘿。”
朱祁镇:“老弟,你也别笑,你那明代宗的‘代’,就是临时顶替的意思,懂不?”
朱祁钰:“要不是我和于谦,你能回来?”
朱元璋:“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吵什么吵!”
海瑞:“诸位皇上,都消消气。咱大明江山能撑这么久,各位有功也有过,就别互相掐了。都该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江山治理得更好,而不是在这儿争名号。”
秦良玉:“就是,还是回归正题听故事吧。”
朱瞻基:“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爷爷在北征回京的路上病逝。病重前,爷爷发了遗诏,把帝位传给我爸,还赐了我爸一枚刻着‘人主中正’的玉押。
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都没声张,军中一切照旧。同时派杨荣和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我爸知道后,立马派我去迎丧。当时稳住局势是我爸最要紧的事,他接了消息,马上就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朱厚照:“秘不发丧?这剧情跟我看的话本似的,紧张刺激!杨荣大人这操作,跟玩密室逃脱似的,得藏得多严实啊!”
朱厚熜:“堂兄你少打比方,这是国丧大事,半点儿马虎不得。成祖爷赐的‘人主中正’玉押,明摆着是给洪熙爷的定心丸,比我炼丹的丹炉还靠谱。”
朱高炽:“哪有那么轻松。当时听说爸爸走了,我脑子嗡的一声,还好杨荣他们及时报信,让我先稳住。当即就派瞻基去迎丧,又让人盯着京城里的动静——某些人怕是等着看笑话呢。”
朱高煦:“大哥含沙射影说我呢?我那会儿在乐安州!再说了,爸传位给你,我能有啥话说?”
杨士奇:“太子爷这是未雨绸缪。当时他一边安排迎丧的礼仪,一边下旨安抚边关将士,说先帝遗志,得守好国门。将士们一听,立马安心了——这招叫‘稳定军心卡’,比啥都管用。”
杨荣:“我和张辅在军中,天天假装皇上还在处理军务,连送饭的太监都没看出破绽。有回汉王的人想来打探消息,被我一句‘皇上正在静养,谁敢喧哗’怼回去了。”
朱高煦:“原来如此。”
朱高炽:“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二日,我召见了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荣、杨士奇等心腹,商量布防的事,同时又和礼部尚书吕震定下我爸的丧礼流程,加强京师的防务。
因为爸北征,精锐部队都跟着去了,驻扎在京师的兵士大多是老弱。
为了保卫京师安全,八月四日,我立马写信给随征的宁阳侯陈懋(mào,同“茂”音)、阳武侯薛禄,让他们率领原来随驾的精锐马队,三千里加急赶回京城。这是充实京师兵力、稳住内部局面的必须举措。
五日,又命附马都尉沐昕掌管南京后军都督府事,让太监王贵通率领下番官军去南京,镇守宫里的事。
最后,召来前户部尚书夏原吉一起商议该办的典礼。直到我儿瞻基接到我爸的遗体,才正式发丧。”
朱厚照:“好家伙!三千里驰回京?这马不得跑断腿?跟我当年追豹子似的,速度够快!太子爷这是怕夜长梦多,直接调精锐回防,够果断!”
朱厚熜:“堂兄你就知道追豹子。这叫调兵遣将,一步到位。京师老弱兵再多,也架不住有心人造反,太子爷这是给京城加了把‘防盗锁’,还是最高级别的那种。”
朱高煦:“说得好像我会造反似的。不过那时候京城里确实空,换作是我,也得调兵回来——但我肯定比大哥快!”
徐达:“汉王你快别吹了,高炽这部署叫环环相扣。调精锐、守南京、召老臣,哪一步都没落下,比我当年打包围战还周密!”
杨溥:“当时夏原吉一回来,朝堂上立马踏实了。老爷子当年被皇上关了好几年,一出来就帮着太子爷理顺财政,说国库得省着花,先紧着边防和丧礼,句句在理。”
朱祁镇:“防盗锁!太子爷这操作,比我当年让于谦守北京还麻利!看来监国多了,处理急事就是有经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