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的清晨,北方县城的雪还没化透,胡同里的泥地上结着层薄冰,踩上去 “咯吱” 响,像谁在暗处轻轻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沈家小屋的窗纸透着淡白的光,煤炉里的煤块烧了半宿,还剩点暗红的火芯,空气里残留着年夜饭的饭菜香 —— 那是炸带鱼的油香混着肉皮冻的醇厚,再裹着淡淡的煤烟味,闻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沈浩正躺在炕上盯着屋顶的椽子发呆。椽子是深色的木头,被岁月熏得发黑,偶尔有细小的灰尘从缝隙里落下来,飘在阳光里像细碎的金粉。院门外突然传来 “叮铃哐当” 的声响,先是木家具碰撞的闷响,接着是男人的吆喝声:“小心点!这衣柜是实木的,别磕着角!”,硬生生把屋里的安静戳破了。
他转头看向炕边,母亲李秀莲正弯腰叠被子。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衣角垂在印着蓝白碎花的炕席上,随着叠被子的动作轻轻晃。发梢沾着点棉絮也没察觉,手指还在仔细捋着被角的褶皱,想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这是哪家搬家呢?动静这么大。” 李秀莲嘀咕着,直起身时揉了揉腰,又走过来伸手理了理沈浩额前的碎发,指尖带着刚叠完被子的暖意,“再躺会儿,妈把粥熬好就叫你,今天特意给你放了点红枣,昨天张婶送来的,甜得很。”
沈建国从外面挑水回来,两只木桶撞着门框发出 “咚” 的一声,打破了屋里刚恢复的轻静。他穿着件深蓝色的劳动布褂子,领口敞着,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隔壁老李家的空房租出去了,” 他放下水桶,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 —— 虽然天还冷,挑着两桶水走了半条胡同,还是让他冒了热汗,“早上路过看见搬家公司的卡车,绿色的,上面拉着大衣柜和木箱子,堆得跟小山似的。听张婶说新邻居是从市里来的,姓林,好像是来县里上班的,听说是个文化人。”
他说着,从棉袄内兜摸出个油纸包,油纸被体温焐得发软。打开里面是个烤红薯,外皮焦黑,还冒着淡淡的热气,甜香一下子就飘了出来:“胡同口王大爷烤的,他那烤红薯的炉子还是去年冬天新砌的,我路过的时候正好出炉,就给咱小浩留了一个,你闻闻,甜得能流油。”
李秀莲接过红薯,指尖被烫得缩了缩,又赶紧找了块干净的布垫着,小心地剥掉焦黑的外皮。里面的红薯肉是金黄色的,还冒着热气,用勺子挖了一小块递到沈浩嘴边。红薯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带着点焦香的边儿更有滋味,沈浩眯起眼睛,小舌头还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心里却突然想起前世的事 —— 他记得这年春天,隔壁确实搬来一户姓林的人家,家里有个和他同龄的女孩,叫林晓雅。只是前世他和晓雅交集不多,直到高中才分到一个班,那时候他家条件还不好,总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袖口磨破了也舍不得扔,自卑得连跟晓雅说话都不敢大声。后来高二那年,晓雅随父母回了市里,两人就断了联系,连句像样的道别都没有。这一世,既然提前遇到,他不想再留这样的遗憾。
“快吃,吃完咱去瞧瞧新邻居。” 李秀莲把红薯皮收拾到灶房的簸箕里,又给沈浩换了件厚棉袄。棉袄是去年做的,现在穿着有点紧,领口的棉花也有点松,她又找了根细布条,仔细把领口扎紧,才抱着沈浩往院外走。“邻里之间总得打个招呼,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处好关系也有个照应。”
胡同里已经围了几个邻居,都站在隔壁院门口探头张望。张婶穿着件花棉袄,正跟李奶奶小声议论着什么;王大爷手里拿着个烟袋锅,一边抽烟一边看着院里的动静。看见李秀莲抱着沈浩过来,张婶赶紧挥着手喊:“秀莲快来!新邻居看着真是文化人,刚才我瞅见他们搬书呢,装了满满两大箱!还带着个小娃娃,跟咱小浩差不多大,以后俩孩子正好有伴儿!”
李秀莲抱着沈浩走过去,正好看见一对夫妻从院里出来。男人穿着件挺括的灰色中山装,领口系得整整齐齐,戴着副黑框眼镜,镜片擦得透亮。他手里抱着个纸箱,箱口露着几本书的脊,走得很小心,生怕把箱子里的东西晃掉。女人穿着件浅粉色的碎花棉袄,头发梳得整齐,用一根黑色的皮筋扎在脑后,怀里抱着个绣着荷花的襁褓,襁褓口盖着层薄棉,里面的婴儿睡得正香,连小脸蛋都没露出来。
“各位街坊好,我们是新搬来的,姓林。” 男人先开了口,笑容很温和,说话也文绉绉的,带着点市里人的口音,“我叫林志强,刚调去县教育局上班,这是我爱人王秀兰,还有我们家孩子,叫晓雅。以后就麻烦各位街坊多关照了。”
王秀兰抱着襁褓往人群里凑了凑,脸上带着点腼腆的笑,声音轻轻的,像怕吓着人:“这是我们家晓雅,去年秋天生的,算下来跟你们家孩子差不多大吧?以后俩孩子正好能一起玩,也有个伴儿,省得在家孤单。” 她说着,小心地掀开襁褓的一角,露出个小小的脸蛋 —— 皮肤白白的,像刚剥壳的鸡蛋,睫毛长长的,像小扇子似的盖在眼睑上,小嘴巴还轻轻抿着,偶尔会无意识地动一下,睡得特别安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