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刚坐下喝了口热粥,院门口又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李大爷的孙子小远,孩子冻得脸通红,眼泪挂在脸上,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空药盒:“沈阿姨,我爷爷病了,发烧烧得厉害,药吃完了,我妈让我来问问,你们家有没有退烧药……”
李秀莲心里一紧,连忙把小远拉进屋里,让他坐在炉子边烤火,又转身对沈浩说:“小浩,你去厨房把那篮鸡蛋拿出来,再抓两把红糖,装在篮子里 —— 你李爷爷发烧,得补补身子,红糖泡水能发点汗。你爸,你去杂货铺看看有没有退烧药,有的话拿两盒,再带个体温计回来。”
沈浩连忙跑去厨房,把家里的鸡蛋数了十个装进竹篮,又从柜子里抓了两把红糖,小心地盖在鸡蛋上,生怕冻着。李秀莲则找了件厚棉袄给小远穿上,还给他倒了杯热糖水:“慢点喝,别烫着,喝完咱们就去看你爷爷。”
李大爷家的屋门关得紧紧的,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李大爷躺在床上,脸色通红,呼吸都有点急促,李大妈坐在床边,用湿毛巾给老伴擦额头,看见李秀莲,连忙站起来:“秀莲,你可来了!孩子他爷爷从昨天晚上就开始烧,吃了药也没退,我正着急呢!”
“大妈您别慌,我让建国去拿退烧药和体温计了,马上就来。” 李秀莲把鸡蛋和红糖放在桌上,摸了摸李大爷的额头,“烧得还挺高,我先给您煮碗姜丝粥,让大爷喝点热的,发发汗 —— 姜丝能驱寒,对退烧好。” 她说着就进了厨房,看见锅里还有点剩米,连忙加水煮上,又切了点姜丝放进去,动作麻利得很。
沈浩则拉着小远坐在炉子边,给小远讲杂货铺里的新鲜事:“小远,我爸昨天进了新的彩色铅笔,有十二种颜色呢,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色的!等你爷爷病好了,我送你一盒,咱们一起画胡同里的老槐树好不好?” 小远听着,眼泪慢慢收了回去,眼睛里也有了点光,轻轻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沈建国拿着退烧药和体温计回来了。他先给李大爷量了体温 ——39 度 2,然后按照说明书,把退烧药化在温水里,小心地喂李大爷喝下去。“大妈,退烧药每隔四小时吃一次,要是烧还不退,咱们就送大爷去医院。” 沈建国又叮嘱道,“粥好了让大爷多喝点,别吃油腻的东西,清淡点好得快。”
李大妈拉着沈家人的手,感激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擦眼泪:“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你们家日子过好了,还想着我们这些老邻居,真是好人啊!要是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李大爷家出来时,天已经黑了,胡同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映着地上的薄冰,像撒了一层碎金。沈浩拉着李秀莲的手,小声问:“妈,咱们帮张奶奶修水管、给李爷爷送鸡蛋,比赚好多钱还开心,对不对?”
李秀莲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傻孩子,赚钱是为了让咱们自己的日子过好,但能帮到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过得舒心,才是真的有本事。你爸常说,咱是‘万元户’,不是因为有钱就高人一等,而是因为有能力帮衬街坊邻居,才对得起这个称呼 —— 要是只认钱,不管别人死活,那再有钱也没人待见。”
沈浩点点头,心里却突然想起了苏晴。晚上吃饭时,他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忍不住抬头问沈建国:“爸,苏晴姐姐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她在乡下有没有新的铅笔?冬天那么冷,她有没有厚棉袄穿?”
沈建国放下筷子,沉默了一会儿,从里屋拿出一封信:“这是昨天苏嫂子寄来的信,她说她婆婆的病需要长期照顾,暂时走不开 —— 苏晴明年要在乡下上小学了,所以一时半会回不来。” 他顿了顿,看着沈浩失落的表情,又补充道,“不过苏嫂子说,苏晴收到咱们寄的棉袄和文具,高兴得一晚上没睡,还画了幅画给你,夹在信里了。”
沈浩连忙接过信,小心地拆开,里面果然夹着一张画纸 —— 纸上画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房门口站着一个扎着齐耳短发的小人,手里拿着一支彩色铅笔,旁边画着一棵小小的槐树,槐树下写着歪歪扭扭的 “小浩弟弟,我想你”。沈浩把画纸小心地叠好,放进书包里,心里酸酸的,却又有点踏实 —— 至少苏晴在乡下过得还好,还惦记着他,惦记着胡同里的老槐树。
“爸,妈,咱们以后常给苏晴姐姐寄东西好不好?” 沈浩抬头说,“她要是缺文具,咱们就寄练习本和铅笔;冬天冷了,咱们就寄棉袄和棉鞋;春天槐花开了,咱们就摘点晒干寄过去,让她也能闻到槐花的香味。”
李秀莲笑着点头:“好!等周末我就去给苏晴挑几本新的练习本,再买几支带橡皮头的铅笔 —— 她上小学肯定用得上。你爸去乡下进货的时候,再给她们带床新的电热毯,晚上睡觉能暖和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黄金年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