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沙导弹靶场更不简单,它不仅是‘标准 - 6’防空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的主要测试场地,更是 DARPA‘非常规武器’的实验重镇 ——
2022 年他们就在这里测试过‘电磁轨道炮’,当时炮口动能达到 32 兆焦,能击穿 100 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
科林调出解密的关键词列表,字体鲜红刺眼:
“数据流内容虽然还没完全破解,但‘样本回收’‘相位锁定’‘活体评估’这三个关键词已经确认,而且出现时间与你们报告的异常电磁脉冲完全同步 ——
事发时间 14 时 12 分,电磁脉冲强度 1600V/m。这个强度是什么概念?常规军用电磁干扰设备的强度约 800-1200V/m,1600V/m
足以瘫痪中小型舰艇的电子系统,更不用说‘蛟龙 - 3’这种深海运载器的通讯模块了。我们推测,这次电磁脉冲就是为了切断‘蛟龙 - 3’与外界的联系,方便后续回收目标装置。”
这个消息像颗炸雷,在陆衍之的脑子里轰然炸开。
他靠在隔间壁上,指尖停止了摩挲,防滑涂层的颗粒感还残留在指腹,却再也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 如果科林的情报属实,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暗网联盟” 很可能只是 M 国抛出的棋子 —— 用一个看似 “非政府组织” 的身份掩盖军方行动,既避免与我方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又能在事发后推卸责任;
那个沉入海底的装置根本不是什么 “废弃实验品”,而是精心设计的诱饵,专门引诱 “海龙” 小队靠近,暴露我方的深海探测能力;
而 “利维坦”,那个让声纳兵闻之色变的未知目标,或许就是 DARPA “海神之矛” 项目的实验产物,这次行动不仅是测试它的实战能力,更是为了回收 “样本”——
很可能是装置里的某种核心部件,或是 “利维坦” 在行动中收集的数据。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对峙,而是一场用整个东海做棋盘、用 “海龙” 小队八名队员的性命做赌注的危险游戏 ——
M 国想借此摸清我国深海探测的极限,同时验证其新型武器在实战环境下的有效性,甚至可能在测试 “生物 - 机械融合” 这种突破伦理边界的技术。
“感谢你的情报,科林。”
陆衍之沉声道,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沉重,“我们会立即组织技术团队核实,有新发现会通过‘信天翁’频道同步给你 ——
这个频道的加密级别你放心,采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每 10 分钟自动更换一次密钥,目前还没有被破解的记录。”
他顿了顿,想起了 M 国军方惯用的战术,补充道:“另外,提醒你们的北部舰队,密切关注日本海方向。M 国很可能会有佯动 ——
他们习惯用次要方向的行动分散注意力,去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时,就曾派‘罗斯福’号驱逐舰在日本海巡航,表面上是‘维护航行自由’,实则掩护‘俄亥俄’级核潜艇在朝鲜东部海域部署,这种战术他们用了不止一次。”
挂了通讯,陆衍之推开隔间门,刚走出去,路屿就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手里举着的平板差点脱手。
少年的眼睛亮得像燃着的星,那是发现关键线索时特有的兴奋 ——
上次在南海识别出 “弗吉尼亚” 级核潜艇的改进型号时,他也是这副模样,连声音都带着抑制不住的颤音,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衍哥!有突破!M 国‘锁眼’卫星的信号被我们解密了一段,虽然是残缺的指令片段,但里面明确提到了‘利维坦’‘Phase 3 激活’‘生物 - 机械融合体’!”
路屿把平板递到陆衍之面前,屏幕上的代码片段里,几个关键词被标成了醒目的红色,“你看这个‘生物 - 机械融合体’,之前我们还以为‘利维坦’是纯机械装置,现在看来根本不是!”
他手指飞快滑动,调出一份声纹分析报告,红色的波形图在屏幕上跳动,像一颗正在搏动的心脏,每一次起伏都标注着精确的 “频率值”:
“还有这个!我们对‘利维坦’的声纹进行了频谱分析,除了机械推进器的低频震动 ——
频率在 12-18Hz,完全符合 7 叶大侧斜螺旋桨的推进特征,这种螺旋桨能减少 30% 的水下噪音,是 M 国核潜艇的标配 —— 还夹杂着一种 2.3Hz 的节律性声音!”
路屿的声音更激动了,他调出另一篇论文的截图:
“我对比了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2023 年的论文数据,论文作者是海洋生物学家山田隆司,他的团队 2022 年用‘深海挑战者’号载人潜水器;
在马里亚纳海沟 6000 米处捕捉到 15 只大王乌贼,通过植入式传感器记录了它们的生理数据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