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心脏搏动频率正好是 2.2-2.4Hz,误差不超过 0.1Hz,和‘利维坦’的声纹完全吻合!”
陆衍之的瞳孔猛地收缩,指节因为用力攥紧而泛白 ——
生物 - 机械融合体?
这已经超出了常规武器的范畴,甚至突破了 “武器” 的定义。
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拉卡的废墟里,那次 “夜莺行动” 的收尾阶段,他们从 “暗网联盟” 的地下据点里,缴获过一份加密的 DARPA 秘密文件,文件编号是 DARPA-2022-078,当时用了三天才破解成功。
文件里清晰地提到:
“利用深海生物基因片段,结合钛合金骨架,研发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水下作战平台”——
具体方案是用大王乌贼的肌肉组织包裹钛合金骨架,利用生物组织的柔韧性减少水阻,钛合金提供抗高压的结构强度,而自我修复能力则依赖生物细胞的再生功能。
当时他还以为这是天方夜谭 ——
生物组织在 6000 米深海的高压环境下,存活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而且机械部件与生物神经信号的兼容问题,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至少十年内不可能突破。
但现在看来,那个疯狂的计划可能已经进入了实验阶段 ——“利维坦” 的 2.3Hz 心跳声,就是生物组织存活的直接证明。
“衍哥,还有更怪的!”
路屿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被动声纳的实时数据,数据曲线呈平缓下降趋势,
“‘利维坦’的上浮速度从 8 节降到了 3 节,现在停在 C-7 区下方 500 米处。
这个深度太刻意了 —— 正好是‘蛟龙 - 3’的最大工作深度!
‘蛟龙 - 3’的设计参数里写得很清楚,在 500 米深度时,它的机械臂灵活性、推进系统响应速度都是最佳状态,一旦超过 600 米,海水压力会导致液压系统操作迟滞,反应速度会下降 40%。
‘利维坦’停在这里,不像是巧合,更像是在…… 等待什么?”
他又调出 YLC-8E 型红外探测器的数据,温度曲线在尾部区域明显上扬:
“而且 YLC-8E 显示,‘利维坦’的外壳温度比周围海水高 4℃——500 米深海的海水温度约 4℃,它的外壳温度稳定在 8℃,这已经很异常了。
更奇怪的是它的尾部,有三个直径约 5 米的区域正在快速升温,现在温度已经达到 25℃,我们推测是在预热某种推进系统。”
“会不会是 DARPA 之前公开过的‘深海等离子推进’技术?” 路屿眼神里带着疑问,又自己给出了答案,
“我查了资料,这种技术需要预热 10 分钟才能启动,启动后水下速度可达 20 节,比常规螺旋桨推进快一倍,而且噪音极低,在深海几乎无法被声纳捕捉。
如果‘利维坦’启动这种推进系统,我们根本没法追踪它的动向。”
就在这时,声纳兵赵磊突然从座位上弹起来,椅子腿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的脸涨得通红,双手死死攥着耳机线,大喊:
“指挥官!‘海龙’小队的信号!备用音频频道接收到微弱通讯,是龙王的声音!”
备用音频频道是 40.6MHz 的国际海事应急频道,采用跳频技术,抗干扰能力极强,即使主频道被电磁脉冲屏蔽,也能通过分散的频率点传输信号。
这个频道他们已经不间断监听了 4 小时,前 3 小时只有滋滋的电流杂音,赵磊的耳朵都听得发麻,中间揉了三次太阳穴,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着调节旋钮而僵硬,却始终没敢离开岗位 ;
此刻突然出现的人声,像黑暗中亮起的一根火柴,微弱却足以点燃所有人的希望。
“是 40.6MHz 频道!跳频周期 1.2 秒,信号强度一开始只有 10dB,我正在调增益!”
赵磊的手在调节旋钮上飞快转动,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他清楚龙王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
那是 “海龙” 小队的队长,是八名队员里经验最丰富的老兵,他的声音,就是队员们还活着的证明。
手指甚至有些不听使唤,调了三次才把信号强度从 10dB 提升到 30dB,杂音终于弱了一些,隐约能听到人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通讯屏上,整个指挥室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
电流杂音像炸开的静电,滋滋声中,龙王沙哑的声音从混沌中闯出来,破碎,断断续续,每一个字都像从干裂的喉咙里挤出来 ——
那是缺氧导致的虚弱。根据 “蛟龙 - 3” 的设计标准,氧气储备低于 20% 就会触发一级警报,此刻 18% 的储备量,换算下来只剩约 13 小时的供氧时间,而且这还是在队员们减少活动、降低耗氧的前提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