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舱门 “咔” 地一声打开时,龙王第一个钻了出来。他的蓝色潜水服上还沾着深海的泥沙,是那种深褐色、带着海腥味的黏土,有些地方因干燥已结成小块,蹭在救援艇的金属地板上留下痕迹;
他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眼角的细纹都拧在了一起,但眼神依旧明亮,像淬了火的钢 ——
这是他第 8 次深入深海执行任务,每次都能平安带回小队,队员们都叫他 “定海神针”。
“老王,辛苦你了!”
龙王拍了拍老王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笑意。他刚说完,就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 在潜航器里待了太久,空气有些浑浊,喉咙干得发疼。
阿凯跟在后面,黑色作战靴踩上救援艇的金属地板时,发出 “噔” 的一声。他忍不住揉了揉左手臂 —— 那里的灼痕还在隐隐作痛,皮肤摸上去比其他地方烫。
刚才在运载器里,他用医用体温计测量过,手臂局部温度达 38.2℃,比正常体温高了 3.5℃,碰一下都疼;但他还是笑着说 “没事,小伤”,眼神却瞟向 “海龙 -Ⅲ” 的方向 ——
那是他参与改装的运载器,从设计到下水,他付出了 3 年心血,现在却成了 “重伤员”,心里像被针扎一样。
他刚想伸手去帮着检查机械臂,手指刚碰到机械臂的外壳(还带着深海的凉意),就被龙王按住了肩膀。
“先休息,剩下的活儿让救援队员来”,龙王的声音很沉,带着不容拒绝的语气,阿凯只好收回手,乖乖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却还是忍不住回头盯着机械臂,像盯着自己的孩子。
“怎么样,老王?能把‘海龙 -Ⅲ’拖回去吗?”
龙王递了瓶水给老王,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舍 —— 这艘运载器陪他们执行过 3 次任务:2023 年南海探测可燃冰时,它曾顶着每秒 1.5 米的暗流,成功采集到 300 毫升可燃冰样本,当时样本在保温瓶里还冒着细小的气泡;
去年太平洋热泉探测,它还帮小林拍摄到了罕见的管水母群,那些水母在屏幕上发光的样子,小林至今还存在手机里当壁纸;这次却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外壳上全是划痕,有些地方甚至凹陷了,看着就让人心疼。
老王叹了口气,指着屏幕上的受损报告,眉头皱成 “川” 字,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
“难。你看这里 —— 左推进器外壳被子体撞凹了 15 厘米,金属都变形了,像被大锤砸过的铁皮;
右舷的声纳罩裂了条 30 厘米长、2 厘米宽的缝,能看到里面的线路板,拖带时海水容易灌入内部电路,一短路就彻底完了。”
他点开三维受损图,红色区域在屏幕上格外刺眼,像一块丑陋的伤疤。
“我们只能用直径 20 毫米的高强度尼龙绳(承重 5 吨,比普通钢绳轻 30%,柔韧性更好,上次拖‘深海 - 1 号’用的就是这个)固定它的主体,以 5 节的速度(约 9.26 公里 / 小时,比人走路还慢,怕速度太快导致绳子断裂)慢慢往回拖,能不能到港全看运气 ——
上次‘深海 - 1 号’拖回时,速度比这还慢 2 节,中途还断了一次绳子,当时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还好备用绳及时接上。”
与此同时,另一组潜水员正穿着国产 “深海勇士” 潜水服(最大下潜深度 4500 米,能抵御 450 个大气压,潜水服的手套采用特殊柔性材料,能灵活操作工具,甚至能拧开矿泉水瓶盖),在 1850 米深海打捞那个半埋在海底的多面体装置。
潜水员小王在通讯里说:“这里的海水凉得像冰,只有 2℃,手放在外面一会儿就冻得发麻,但装置附近的水温却有 4℃,有点奇怪,像围着个小暖炉。”
他的声音带着轻微的颤抖 —— 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兴奋,这是他第一次见到 “非地球常规材料” 的装置。
装置的重量比预想中轻,仅约 800 公斤(相当于一头成年黄牛的重量,两个潜水员借助机械臂就能抬动),尺寸为 1.2 米 ×0.8 米 ×0.6 米,表面的纹路在失去能量后变得暗淡,像干涸的河床 —— 这些纹路是 0.5 毫米深的六边形凹槽,用手指摸能感觉到明显的凹凸,像精心雕刻的图案。
材料工程师小赵用 HRC58 硬度的不锈钢刀(能划开普通钢板,上次测试时曾划透过 3 毫米厚的低碳钢板)划上去,装置表面连一道痕迹都没有;
后来用便携式硬度计测量,发现其硬度达到 HRC62,比航空级钛合金(HRC52)还高 10%;他又用浓度 30% 的盐酸浸泡 10 分钟,装置表面依旧光滑,没有任何腐蚀痕迹 ——
“这玩意儿绝对不是地球的常规材料”,小赵对着通讯器惊叹,声音里满是不可思议,“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合金,或者…… 来自外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