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决定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水里,立刻激起层层涟漪。安全部门的张处长(从事安全工作 15 年,荣立过 2 次三等功)当场反对,他的手指在桌上快速滑动(频率 3 次 / 秒),语气急促:
“南海现在是什么情况?M 国、越南、菲律宾等五个国家的 11 艘科考船在那里作业,M 国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排水量 9.7 万吨)还在万安滩附近巡逻;
驱逐舰的雷达范围覆盖 200 海里(探测距离 200 海里,能发现 RCS≥0.1㎡的目标)!我们的编队一过去,肯定会被盯上 ——
‘深渊’项目是最高机密(保密等级绝密,接触人员需持一级保密证),不能暴露!
一旦被 M 国发现我们在追查多面体装置,他们肯定会插手(M 国的‘深海猎手’项目预算每年 2.3 亿美元),到时候局面就失控了!”
“可我们没有选择!”
路屿立刻反驳,他调出装置的监测数据(打印在 A4 纸上,共 12 页),推到张处长面前,
“装置必须带过去!它是唯一能和南海节点共鸣的东西,没有它,我们就算到了南海,也找不到节点 ——
那片海域有 350 万平方公里,水深从 200 米到 5000 米不等,没有共鸣信号,我们就是去瞎找(相当于在足球场里找一颗乒乓球)!”
争论持续了两小时(从 15:00 到 17:00),从技术可行性(装置的运输安全、共鸣效率)吵到安全风险(被外国舰船发现的概率、遭遇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
再到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需要海军、气象部门、海洋局的配合),最终陆衍之拍板:组建一支 “低调编队”——
核心是 “海巡 09” 侦察舰(舰长 165 米,宽 20.6 米,排水量 6600 吨,搭载无源声呐,探测范围 500 海里,工作频率 5-10kHz,能探测到 3000 米深的潜航器);
“科学三号” 科考船(吨位 4711 吨,船长 90.5 米,携带 “奋斗者” 号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 米,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 13 次下潜);
再加一艘 054A 护卫舰 “舟山舰” 护航(排水量 4200 吨,搭载 32 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和直 - 9C 反潜直升机,最大航速 28 节)。
对外宣称 “南海海洋生态科考队”,任务是 “调查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计划采集 500 种深海生物样本)及海洋地质结构(重点探测 10 个海山的地质剖面)”。
至于那台多面体装置,路屿团队为它特制了一个钛合金容器 ——
容器外径 30cm,内径 20cm,厚度 10cm,材质是 TC4 钛合金(屈服强度 860MPa,抗拉强度 930MPa),内层是铜网电磁屏蔽层(铜纯度 99.99%,网孔大小 0.1mm);
外层是镍铁合金防磁层(镍含量 78%,铁含量 22%),中间夹着超低温隔热层(材质是气凝胶,导热系数 0.012W/(m?K))。
一旦检测到能量异常(磁场强度≥0.1 纳特斯拉,温度变化≥0.5℃),会在 0.1 秒内启动液氮冷却系统(储液量 50L,降温速率 10℃/ 秒),把温度降到 - 196℃,确保装置不会被意外激活。
容器上还装了三个独立的定位器(分别采用北斗、GPS、GLONASS 三种定位系统,定位精度≤1 米),实时传输位置,哪怕容器掉进海里(最大下潜深度 6000 米),也能立刻找到。
启航前夜,陆衍之站在码头(坐标北纬 31°14′,东经 121°29′),海风吹得他的风衣(材质是防风防水的 GORE-TEX 面料)猎猎作响。
咸腥的空气里夹杂着柴油味(浓度 0.1mg/m3)和海水的湿气(湿度 75%),远处 “舟山舰” 的信号灯一闪一闪,红白交替的光线频率 3 秒一次,像深海里磷虾的生物发光(亮度 0.1lm);
在黑暗中格外醒目。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通讯器(型号是华为 Mate 60 Pro 军用版,续航 72 小时),里面存着最高指挥部的最后指示 ——
是用 “墨斗鱼” 加密系统(加密等级:军用级,密钥长度 256 位)发送的加密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弄清‘涅盘’的意图,保护装置安全,必要时可启动‘断尾’预案。”
“断尾” 预案,意味着如果局面失控,要销毁所有与项目相关的数据(包括实验室的 12TB 原始数据、47 份纸质报告),甚至包括装置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