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深海网络首次启动 “主动响应”:
全球 12 处深海热泉口同步喷射高温等离子体(温度达 3200℃,喷射高度最高 210 米),引发的 12 米高海啸席卷日本九州岛。
日本总务省灾后统计显示,此次海啸造成 1.2 万人伤亡,
福冈、长崎等沿海城市的港口设施损毁率达 68%,电子产业停产导致的经济损失超 870 亿美元;
其中丰田汽车的九州工厂停产,直接影响全球 15% 的混动车型供应链。
血的代价让各国暂时搁置地缘博弈。
峰会决议明确:
暂停所有针对深海网络的军事行动(包括海底武器部署、电磁干扰实验),由联合国深海科研联盟统筹,调动全球 30% 的深海科研资源 ——
涵盖 12 艘载人深潜器(其中中国 “深潜者 - X”“深潜者 - Y” 的最大下潜深度达 米,居全球首位)、
8 座深海实验室(包括美国 “阿尔文号” 升级版实验室、德国 “太阳号” 热泉研究站)、23 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其中中国团队占比 35%,主导信号解析工作)——
核心目标直指半年前路屿团队截获的 “归乡协议” 碎片。
“这不是合作,是抱团求生。”
中国深海科研首席代表陈砚在会后采访中直言,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的深海科研联盟徽章(徽章主体是深海热泉口与人类深潜器的交织图案,象征人与自然的对话)。
这位曾主导 2062 年 “深海龙脊” 科考的科学家,当时带领团队乘坐 “深潜者 - I” 遍历全球主要海沟,绘制出全球首张深海网络节点分布图,首次发现深海网络节点与板块运动的关联性 ——
正是这份研究,让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深海网络的能量规模。
“我们不知道深海网络的‘反击阈值’在哪里,
但上次核潜艇事件已经证明,它能轻易摧毁人类沿海文明——九州岛的废墟还在提醒我们,再犯错就没有回头路了。”
采访结束时,陈砚望向窗外的南极冰原,远处的冰山正因全球变暖缓慢消融,仿佛在呼应深海网络的 “环境预警”。
共识达成后,所有压力涌向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 “龙宫” 基地。
这座 2068 年建成的深海科研前哨,是全球唯一能承受 1100 个大气压(相当于 米深海压力,约为标准大气压的 1100 倍)的人类据点:
主体嵌在海沟西侧玄武岩崖壁中,采用 “碳化硼 - 钛合金” 复合装甲 ——
这种材料由中国材料研究所从 2060 年开始研发,经过 127 次高压测试(在模拟 米深海压力的实验舱中,材料形变率始终控制在 0.003% 以内),最终确定配方;
基地由 3 个直径 20 米的球形舱体组成,分别承担科研分析、生活保障、能源供给功能,舱体之间通过直径 5 米的耐压通道连接,通道内壁铺设柔性缓冲材料,可抵御深海暗流冲击。
建造 “龙宫” 基地的过程堪称人类工程奇迹:
中国 “天鲲号” 深潜运输船(满载排水量 1.2 万吨,配备全球最先进的深海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达 ±0.5 米)往返 47 次,途中克服 7 次强台风与 3 次暗流冲击 ——
其中 2067 年 8 月遭遇超强台风 “海燕 - 2067”,船体倾斜角度达 32°,甲板上的 2 台深潜器差点坠入海中,船员紧急抢修 3 天才恢复航行能力;
仅密封测试就耗时 3 个月,科研人员采用 “分层加压法”,从 100 个大气压逐步提升至 1100 个大气压,每天监测舱体密封性,最终实现 “零泄漏”。
如今,这座耗费 120 亿美元建成的基地,成了人类与深海网络对话的唯一窗口。
基地的希望,藏在路屿昏迷前传回的 7.3GB 碎片化数据里。
现年25 岁的电脑及神经认知学家路屿,师从全球着名脑机接口专家张启元教授,曾参与 2070 年 “脑波 - 电磁信号转换” 研究,
擅长通过脑电波解析复杂电磁信号 —— 这也是他被选中参与深海探测的核心原因。
三个月前,他搭乘 “深潜者 - X” 深潜器下潜至 “挑战者深渊” 边缘时,意外与深海网络建立连接:
当时深潜器靠近 50 米直径热泉口(热泉口喷射的矿物质中含有罕见的 “锶 - 90” 同位素,后来证实与深海网络信号传输有关),
他突发剧烈头痛(事后分析是脑电波与深海网络信号共振引发的神经刺激),脑电波监测仪出现异常波动(β 波频率从 13-30Hz 骤升至 45-60Hz,同时夹杂 δ 波),在失去意识前 8 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