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府的雨,缠缠绵绵下了三天。
马昕站在府衙议事堂的檐下,指尖捻着一封,刚从平江路送来的情报,纸张被湿气浸得发潮,边角微微卷起。
风裹着雨丝扑在脸上,带着江南独有的湿冷,
可他额角却冒出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钻进衣领里,激得他打了个寒颤。
他不是畏寒,是被情报里的内容震得心头发紧。
王保保。
这个名字在近两年的战报里出现得太过频繁,像一根拔不掉的刺,扎在朱元璋麾下每一位将领的心头。
马昕与这位大元名将未曾直接交手,可光是看着战报上那些冰冷的数字,听着同僚们,谈及此人时凝重的语气,便知其绝非等闲之辈。
如今,这封来自平江路的密报,更是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何为“名将之风”。
——即便面对朱元璋麾下徐达、常遇春、汤和这般文臣武将云集的豪华阵容,
即便屡遭重创,王保保依旧能果断收缩兵力,带着残余势力硬生生杀出重围,撤回了北方。
“好一个果断的王保保。”
马昕低声呢喃,语气里满是复杂。
有忌惮,有敬佩,更多的却是沉甸甸的压力。
他太清楚朱元璋麾下的战力了,那些将领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狠角色,
麾下士兵更是以一当十的精锐,可即便如此,依旧没能将王保保彻底剿灭,反而让他保存了有生力量。
这意味着,北方的威胁从未真正消除,这场天下之争,还远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他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重新将目光落回情报上,
那一行行关于汤和部队伤亡的数据,像一把把尖刀,刺得他眼睛生疼。
“汤和将军以身为饵,诱敌深入,杀敌三千,自损两千八……”
马昕默念着这组数字,只觉得喉咙发紧。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已是惨烈,而汤和这一战,几乎是拼着半数兵力的损耗,才换来了,徐达拉开的包围圈。
汤和是谁?
那是跟着朱元璋从濠州起兵的老弟兄,麾下部队战力剽悍,是朱元璋军中有名的劲旅。
可即便是这样一支精锐,在王保保面前也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几乎丧失了元气。
马昕能想象出那场战役的惨烈:
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里,士兵们前仆后继,鲜血染红了土地,尸体堆积如山。
汤和将军怕是拼尽了全力,才勉强达成了战略目标。
“果然是个劲敌。”
马昕重重叹了口气,将情报小心翼翼地折好,塞进腰间的皮囊里。
他原本以为,王保保北撤之后,镇江府周边的压力能稍稍缓解,毕竟经过连番大战,各方势力都需要时间休整。
可他万万没想到,另一封早已放在案头的信件,正等着给他致命一击。
那是一封加急密报,信封上印着朱元璋亲军的火漆印,边角因为赶路太过急促,已经有些磨损。
马昕刚才只顾着琢磨王保保的动向,竟一时忘了这封还未拆封的信件。
他转身走进议事堂,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天光,伸手撕开了火漆印,抽出里面的信纸。
只看了一眼,马昕的瞳孔骤然收缩,眼睛猛然睁开,
握着信纸的手指瞬间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信纸在他手中微微颤抖,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巨石,砸在他的心头。
“张士诚……尽起精兵十万,犯镇江府?”
马昕的声音有些干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逐字逐句地读了一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张士诚!这个盘踞在江浙一带的割据势力,竟然趁着大元重创、朱元璋主力还在清理残局的间隙,悍然出兵,想来个趁火打劫!
十万大军!
马昕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贴身的衣衫黏在身上,说不出的难受。
他猛地转身,走到墙边悬挂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戳在镇江府的位置上。
镇江府地处江浙咽喉,东接平江,西临金陵,是朱元璋势力范围内重要的屏障。
张士诚选择在这个时候攻打镇江,无疑是掐住了要害。
可眼下的镇江府,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马昕闭上眼,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当前的处境:
城外,还有数万张士诚先锋精兵,未曾彻底肃清,依旧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起反扑;
城内,可用之兵不足三万,且经过此前数次抵御张军的战斗,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伤亡也未曾得到及时补充;
而城中百姓,不过六七万人,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平日里耕作织布尚可,面对刀兵之灾,根本无力反抗。
三万对十万,再加上城外的数万残兵马,这几乎是必败的局面。
马昕踉跄着后退两步,一屁股坐在身后的太师椅上,只觉得浑身乏力。
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脑海里乱成一团浆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是朱标他舅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我是朱标他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