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组织百姓参与后勤保障,搬运物资、修缮城墙、运送伤员、烧制滚石热油,让士兵们能够集中精力作战。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像星星之火,在马昕的心中燎原。
他终于找到了一丝突破口,心中的焦躁不安稍稍缓解了一些。
他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勾勒防御部署:
第一步,清点城中物资。
粮食、弹药、箭矢、滚石、热油、药品,这些都是守城的关键。
必须详细统计,合理分配,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用在刀刃上。
尤其是粮食,城中六七万百姓加上三万士兵,每日消耗巨大,必须严格管控,精打细算,确保三十五天的供应。
第二步,整编兵力。
将麾下三万士兵分为三部分:主力部队一万五千人,分别驻守东门和南门,由得力副将统领;
预备队五千人,驻扎在城中心,随时支援各处;
剩余一万人,分为若干小队,一部分防守西门和北门,一部分负责巡逻警戒,防备城内奸细和城外残部的偷袭,同时兼顾后勤保障。
第三步,动员百姓。
张贴告示,向城中百姓说明当前的危急局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告诉他们,镇江府是他们的家园,一旦城破,张士诚的军队烧杀抢掠,百姓们必将家破人亡。
只有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才能保住家园。
同时,组织青壮年百姓参与守城辅助工作,由士兵教导他们如何搬运物资、修缮城墙、投掷滚石,老年和妇女则负责缝制衣物、筹集粮食、照顾伤员。
对于参与守城的百姓,给予适当的粮食补贴,稳定民心。
第四步,加固城防。
组织士兵和百姓,对城墙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缮,将破损的地方及时修补。
在城墙上增加防御工事,如增设箭楼、加固雉堞、挖掘壕沟。
在护城河中投放尖木桩、石块等障碍物,增加敌军渡河的难度。
同时,关闭城外的所有桥梁,切断敌军的进攻通道。
第五步,迷惑敌军。
派出少量斥候,伪装成元军残部,故意泄露虚假情报,让张士诚误以为镇江府兵力充足,防御坚固,拖延其进攻节奏。
同时,在城墙上多插旗帜,制造兵力雄厚的假象,震慑敌军。
马昕一边写,一边思考,脑海中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他知道,这些部署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士兵们的勇气和百姓们的支持。
三万对十万,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战。
他们没有退路,只能死战到底。
他放下笔,抬头望向窗外。
雨还在下,可天色似乎亮了一些。
他想起了朱元璋的信任,想起了汤和将军的牺牲,想起了城中百姓的期盼。
作为镇江府的守将,他肩负着守护一方水土的重任,肩负着朱元璋的嘱托,肩负着数万将士和百姓的生命安危。
“三十五天,我一定能守住!”
马昕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血与火的考验,将会是生与死的较量。
或许会有牺牲,或许会有伤亡,或许会面临无数次绝望的境地,但他绝不会退缩。
他转身走出议事堂,雨水打在脸上,却让他更加清醒。
他要立刻召集麾下将领,传达朱元璋的命令,部署防御计划;
他要亲自到城中巡视,安抚百姓,动员他们参与守城;
他要检查城防物资,确保每一项准备工作都落实到位。
时间不等人,张士诚的十万大军正在逼近,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马昕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大步朝着校场走去。
校场上,士兵们已经集结完毕,虽然面带疲惫,却个个眼神坚毅。看到马昕走来,士兵们齐齐拱手:“将军!”
马昕抬手示意,声音洪亮:“弟兄们,张士诚十万大军压境,镇江府危在旦夕!
主公命我们坚守三十五日,待主力回师!
我知道,兵力悬殊,任务艰巨,可我们身后是数万百姓,是我们的家园,是主公的信任!
今日,我马昕与弟兄们同生共死,与镇江府共存亡!
愿随我死战者,随我登城!”
“死战!死战!死战!”
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盖过了雨声,回荡在镇江府的上空。
马昕看着眼前这些不离不弃的将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翻身上马,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城外的方向:“随我巡城!”
战马嘶鸣,将士们紧随其后,朝着城墙的方向走去。
雨水冲刷着镇江府的街道,也冲刷着将士们的铠甲,却冲不掉他们心中的勇气和信念。
马昕骑在马上,望着前方巍峨的城墙,心中默默念道:“张士诚,来吧。
我马昕在此,镇江府在此,三十五日,一日不多,一日不少,我必守住这江浙门户!”
喜欢大明:我是朱标他舅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我是朱标他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