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保守派官员们,在活字印刷与定航罗盘的显着成效面前,彻底闭上了嘴。他们终于明白,林微推动的科技革新,并非“奇技淫巧”,而是强国富民的根本之策。朝堂之上,支持科技革新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天机阁成为了凤启王朝最受重视的机构之一。
第四节 天机阁立,智汇九州
定航罗盘与活字印刷术的成功,让林微更加坚定了推动科技革新的决心。她下令扩建天机阁,将其从原本的临时机构,升级为常设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选址于京城西郊,占地百亩,建有实验室、工坊、藏书阁、讲学堂等设施。
天机阁的宗旨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下设四大部:
- 工造部:负责农具、兵器、建筑、船舶等制造技术的革新;
- 农桑部:负责农作物改良、水利技术、养殖技术的研发;
- 医工部:负责医疗器械、药品、防疫技术的改良;
- 天算部:负责天文观测、历法修订、数学研究、导航技术的研发。
林微任命毕昇为天机阁总领,同时广纳天下英才:从民间招募有特长的工匠、农夫、郎中;从启明学宫选拔精通数学、天文、物理的学子;甚至邀请海外使节中的科技人才,前来交流讲学。
为了鼓励创新,林微制定了丰厚的奖励制度:凡有重大发明创造者,不仅能获得黄金、官职,其发明还将以其名字命名,载入史册;天机阁的工匠与学子,待遇与朝中官员同等,可参与朝政议事,提出自己的见解。
天机阁成立后,很快就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
- 工造部改良了冶铁技术,采用“高炉炼铁法”,提高了铁的产量与质量,打造出更锋利的兵器、更坚固的农具与船舶;
- 农桑部培育出高产水稻“凤稻”,亩产较之前提高了三成,同时改良了水车,提高了灌溉效率;
- 医工部研制出“防疫汤药”与“外科缝合针”,降低了瘟疫的死亡率与外科手术的风险;
- 天算部修订了更精准的历法《凤启历》,并研制出“天文望远镜”(林微用琉璃改良的望远镜,包装成“观星镜”),用于观测天文现象,辅助导航与农业生产。
这些成果,深刻地改变了凤启王朝的生产与生活: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丰衣足食;兵器更先进,国防更稳固;医疗水平提高,百姓健康有了保障;航海与贸易更发达,国家日益富强。
天机阁的成功,也吸引了大量学子投身科技研究。启明学宫开设了“格物”课程,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包装成“上古天算之学”“格物之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而是选择走进天机阁,探索科技的奥秘。
这日,林微前往天机阁视察,看到工造部的工匠们正在测试新研制的“连发弩”(林微根据诸葛连弩改良,可连续发射十支箭矢,包装成“诸葛神弩升级版”);农桑部的学子们正在观察“凤稻”的生长情况;医工部的郎中们正在调试“听诊器”(林微用木管改良,包装成“听脉筒”)。
毕昇向林微汇报:“陛下,如今天机阁人才济济,成果斐然。上月,工造部研制的连发弩,已配备给水师与边防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农桑部的凤稻,已在河南、江南等地推广,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再增两成;医工部的听脉筒,能更早诊断出肺疾、心疾等病症,救治了不少百姓。”
林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天机阁不仅是科技革新的阵地,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这些年轻的工匠与学子,将成为凤启王朝盛世的坚实支柱。
“毕总领,做得好。”林微道,“朕希望,天机阁能继续秉持‘经世致用’的宗旨,多研发利于百姓、利于国家的技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朕都会全力支持你们。”
“臣遵旨!”毕昇躬身应道,眼中满是感激与坚定。
第五节 文化碰撞,兼容并蓄
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天机阁的崛起,凤启王朝的文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与碰撞。来自波斯的伊斯兰教、大食的基督教、印度的佛教等外来宗教,随着商船传入中原;海外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也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
这种文化融合,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新的冲突。保守派官员与儒家学者认为,外来文化与宗教会“污染”中原正统文化,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要求林微禁止外来文化传播,“闭关锁国,固守正统”。
“陛下,外来宗教蛊惑人心,让百姓背离儒家伦理,若不禁止,恐生乱局!”柳渊再次出列奏道,“近日,京城出现不少外来寺庙,百姓争相参拜,甚至有人放弃耕作,出家为僧、为道,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柳尚书所言极是!”其他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中原文化乃天下正统,外来文化皆是蛮夷之学,不应在我朝传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