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的初夏,阳光开始变得有些灼人。青林镇政府大院里的老槐树终于披上了茂密的绿装,投下片片斑驳的阴凉。关于市后备干部选拔的推荐名单上报后,镇里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平静之下,正酝酿着不为人知的波澜。
李腾依然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党政办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经发办那边,赵晓波主导的茶叶标准修订进入了最后的专家评审阶段,外贸订单的生产也到了关键时刻。两个办公室的工作都需要他协调支持,让他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这天下午,李腾接到母亲从月牙镇打来的电话。母亲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小心翼翼:
“腾儿,听说你被推荐去市里学习了?村里都传开了,说你就要高升了!”
李腾握着话筒,能想象到母亲在村里杂货店用公用电话打来时,周围肯定围着一群好奇的乡亲。月牙镇是个比青林还要偏僻的小地方,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传得人尽皆知。
“妈,只是推荐,还没定呢。”李腾压低声音,“再说就算是真的,也是去学习,不是什么高升。”
“一样的,一样的!”母亲语气兴奋,“你爸这两天走路都带风,见人就说我儿子有出息了。你什么时候回来一趟?你大伯他们说一定要给你庆祝庆祝。”
挂断电话,李腾心情复杂。他能理解父母的骄傲和乡亲们的期待,在月牙镇那样的小地方,能出一个被市里看中的干部,确实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但这份期待,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周末,李腾抽空回了趟月牙镇。果然,刚进村口,就碰见了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大伯。
“腾娃子回来啦!”大伯黝黑的脸上绽开朴实的笑容,扯着嗓门喊道,“听说你要去市里当大干部了?”
“大伯,别听人乱说,就是可能去学习一段时间。”李腾连忙解释。
“学习好啊,学习完了不就当大干部了嘛!”大伯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给咱们老李家争光!”
一路上,不断有乡亲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语气里都带着明显的羡慕和期待。李腾一一应着,心里却沉甸甸的。
家里更是热闹。父母早就准备了一桌好菜,还叫来了几个近亲。饭桌上,大家的话题都围绕着他的“前途”。
“腾儿这次要是真去了市里,以后是不是就能把爸妈接去享福了?”姑姑笑着问。
“那肯定的!咱腾儿从小就有出息,读书好,工作也好。”父亲难得地喝了点酒,脸色泛红,“记得他小时候,放学就帮家里砍柴、喂猪,从来没叫过苦。我就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李腾默默地吃着饭,听着亲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勾勒着他的“美好未来”,心里却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小时候每天要走十里山路去镇上读书,想起为了省一顿午饭钱饿着肚子在教室看书,想起父母为了他的学费东借西凑......月牙镇的这片土地,记录着他最朴素的根。
晚饭后,他一个人走到村后的山坡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层层梯田上,远处是他熟悉的山峦轮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刻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如果他真的去了市里,也许就像亲戚们说的,可以把父母接去享福,彻底离开这个贫穷的小山村。
可是,为什么心里会有一种说不清的不舍?
“就知道你在这儿。”父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也在田埂上坐下,点起一支烟,“怎么,有心事?”
李腾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里的困惑说了出来:“爸,如果我真的有机会去市里,你们愿意跟我去吗?”
父亲吐出一口烟,望着远处的山:“我跟你妈在月牙镇住了一辈子,习惯了。城里再好,也不是我们的家。”他顿了顿,“腾儿,你还记得你考上大学那年,全村人给你凑学费的事吗?”
李腾点点头。他怎么会忘记?那厚厚一沓零钱,是乡亲们一分一分攒下来的希望。
“咱们农村人,最懂得感恩。”父亲的声音很平静,“你现在有出息了,别忘了是这片土地把你养大的。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父亲的话像一阵清泉,洗去了李腾心头的迷雾。他忽然明白了这些天来那份不安的来源——他害怕在追逐所谓“前途”的过程中,丢失了最本真的自己。
回到青林镇的第二天,李腾接到了张薇的电话。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异样:
“李腾,我爸妈...知道你可能要去市里学习的事了。”
李腾心里一紧:“他们怎么说?”
“他们...”张薇顿了顿,“态度好像有点变化。妈妈说,如果你真能去市里,以后的发展空间就大了。连爸爸都说,年轻人确实应该往高处走。”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李腾有些措手不及。之前张薇父母还因为他在乡镇工作而担心两人的未来,现在却因为一个尚未确定的培训机会改变了态度。这种现实的考量,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