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会议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市委宣传部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将东月市推到了风口浪尖。市属一家重点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因操作不够透明、部分职工安置方案存在争议,引发了部分职工聚集和网络上的持续发酵。一些不明真相的言论和情绪化的指责,开始在各种渠道蔓延,对东月市的形象和营商环境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部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舆情就是命令,新闻科首当其冲。连续的紧急会议,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在科务会上,刘科长传达了部领导的紧急指示:“必须尽快拿出一份高质量的舆情分析报告,摸清底数,分析根源,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建议!这份报告要直报市委主要领导,是下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时间紧,任务重,今天下班前必须拿出初稿!”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这份报告的份量,所有人都清楚。它不仅要准确描述舆情现状,更要深入剖析问题本质,提出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难度极高。而且,时间如此紧迫,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几位老同志面露难色,或低头沉思,或欲言又止,谁也不敢轻易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引火烧身。
空气仿佛凝固了。刘科长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带着焦灼和期待。
李腾坐在靠墙的位置,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在青林镇,他处理过竹编厂改制的矛盾,直面过村民的质疑和钱卫东的掣肘,深知基层矛盾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他明白,眼前这场风波,看似是企业改制问题,深层却可能涉及利益分配、政策执行、干群关系乃至社会心态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一股莫名的冲动,混合着在青林历练出的责任感和在宣传部被激发的挑战欲,在他胸中涌动。他知道风险,但也看到了机遇——一个将基层经验与高层视角深度融合,真正检验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机遇。
他深吸一口气,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缓缓举起了手。
“刘科长,这个任务……我来试试。”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有惊愕,有怀疑,也有孙浩眼中一闪而过的担忧。
刘科长紧紧盯着他,语气严肃:“李腾同志,你想清楚!这份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间也非常紧张,你有把握吗?”
李腾站起身,目光平静而坚定:“科长,我不敢说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在乡镇工作期间,直接参与过企业改制和矛盾调解,对这类问题的复杂性和基层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我愿意尽全力,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完成任务!”
他的回答,既表达了决心,也没有把话说满,同时保持了谦逊。刘科长沉吟了片刻,眼下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他重重一拍桌子:“好!李腾,就由你主笔!科里所有资源向你倾斜,需要什么数据、协调什么部门,直接跟我说!孙浩,你全力协助,帮他把好政策关和文字关!”
“是!”李腾和孙浩同时应道。
任务接下,压力如山而至。李腾立刻进入状态。他首先向刘科长申请,紧急协调了市信访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以及涉事企业主管部门,请求他们提供最基础的情况说明和相关数据。同时,他让孙浩帮忙收集近期所有相关的媒体报道、网络帖文和内部信息,进行初步归类。
资料像雪片一样汇集到李腾临时辟出来的小办公桌上。他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像一尊雕塑般钉在椅子上,开始了高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
他运用在青林处理竹编厂改制时学到的方法,首先试图理清各方诉求:职工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安置标准问题,还是程序不透明,或是存在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管理层和主管部门的立场和难处在哪里?网络舆论的主要关注点和情绪倾向是什么?
他仔细比对不同渠道的信息,寻找其中的矛盾点和关键线索。涉事企业提供的官方说明语焉不详,信访部门的数据显示类似诉求并非个例,工会的调研报告则透露出更深层次的劳资信任危机,而网络上的声音则充满了情绪化和碎片化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腾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关系图、问题树和关键词。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眼神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都已不存在。
中午,张薇悄悄推门进来,将一份食堂打来的饭菜放在他手边。
“先吃饭。”她轻声说,眼里满是关切和担忧。
李腾从纷繁的信息中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勉强笑了笑:“好,谢谢。”
“怎么样?有头绪了吗?”张薇忍不住问。
“有点乱,但大概摸到点脉了。”李腾扒了口饭,语速很快,“关键可能不在安置标准本身,那只是导火索。更深层的是改制过程中职工知情权、参与权保障不足,导致信任缺失,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被激发,以及……可能有个别人在利用情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