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青林镇的当天下午,李腾顾不上休息,径直走进了宋知远书记的办公室。
“宋书记,这是我在石泉村调研后整理的初步规划和调研笔记。”李腾将一份手写工整的报告放在宋知远面前,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宋知远接过厚厚一沓报告纸,粗略翻看几页,不禁为其中详实的数据和系统的分析所惊讶。他抬头打量了一眼李腾:“看来这次下去收获不小啊。听说你在村里住了两晚,还开了个什么‘诸葛亮会’?”
李腾微微一笑:“就是想听听村民们的真实想法。石泉村虽然贫困,但不乏有见识的人。”
宋知远点点头,示意李腾坐下,自己则认真翻阅起报告。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这份题为《石泉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初步规划》的报告,足足有二十多页,全部是李腾用钢笔工整书写而成,内容涵盖资源评估、产业定位、实施步骤、风险分析和预期效益等方面。报告不仅文字流畅,数据详实,还附有手绘的资源分布图和产业布局图,显示出撰写者的用心。
“山泉水开发、藤编手工艺、中药材种植...”宋知远边看边轻声念着,“思路很清晰嘛。不过李腾啊,你要知道,石泉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前几任包村干部也都提出过各种方案,最终都无疾而终。”
李腾坐直身体:“宋书记,我明白您的顾虑。但这次的规划有几点不同:第一,它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基于实地调研和村民共识;第二,它不求大而全,而是找准几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第三,它注重短期见效与长期发展相结合,让村民在过程中看到希望。”
宋知远若有所思地继续翻阅,当看到“石泉山泉品牌建设”这一部分时,他停了下来:“这个山泉水项目,你有把握吗?”
“我已经托人给县水利局捎了信,他们答应下周派人来进行水质检测。如果水质确实优良,我认为完全有开发价值。”李腾回答,“而且这个项目起步门槛低,可以从小规模手工灌装开始,逐步发展。”
“那藤编和中药材呢?”
“藤编方面,村里有位陈老根师傅,手艺精湛,愿意带徒传艺。我们可以借鉴竹艺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将藤编纳入其销售体系。中药材方面,村里有个在省农业大学读书的年轻人刘明,他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并且可以对接学校的专家资源。”
宋知远合上报告,凝视着李腾:“看来你是真的下了功夫。不过李腾,你要清楚,镇里财政紧张,能给石泉村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
“我明白。”李腾早有准备,“我不指望镇里拨付大量资金。只需要党委原则上批准这个规划,并允许我对接县里的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另外,在起步阶段,可能需要协调一部分扶贫小额贷款。”
宋知远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这个规划原则上我同意。下周的党委会上,你做个专题汇报,如果其他班子成员没有太大异议,就按这个思路先做起来。”
“谢谢宋书记!”李腾激动地站起身。
从宋知远办公室出来,李腾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着手完善规划细节。他知道,党委会上的汇报至关重要,必须准备充分。
接下来的几天,李腾进入了疯狂工作状态。白天,他处理分管工作的同时,挤出一切时间修改完善石泉村规划;晚上,他挑灯夜战,查阅各类资料,核实每一个数据,推敲每一个细节。
周三晚上十点,李腾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桌上摊满了各类文件和参考资料,他正对着规划中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部分苦思冥想。
“李镇长,还没下班啊?”党政办的小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食堂都关门了,我让值班师傅给您煮了碗面。”
李腾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吃晚饭,感激地接过面条:“谢谢,正好饿了。”
小陈瞥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材料:“是为石泉村的规划做准备吗?”
李腾一边吃面一边点头:“党委会后天就要开了,我得准备充分些。”
“需要我帮忙做点什么吗?”小陈热心问道。
李腾想了想:“你明天帮我往县扶贫办和农业局跑一趟,了解一下今年有哪些扶持政策可能适用于石泉村。另外,再查一下近几年全县扶贫项目的成功案例,特别是产业扶贫方面的。”
“好的,我明天一早就去。”小陈爽快答应。
小陈离开后,李腾继续投入工作。在修改规划的过程中,他不断回想起在石泉村的所见所闻——陈老根那双灵巧而粗糙的手,刘明谈起中药材种植时眼中的光彩,村民们初次听到发展规划时那种将信将疑又充满期待的表情...
这些画面激励着他,也让他的规划更加贴近实际。在“村民参与机制”这一部分,他特别强调了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让大家成为发展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