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村的清晨被一层喜气笼罩。今天是村里山泉水项目第一次分红的日子,村委会前的打谷场上早早就聚满了村民。男女老少的脸上都带着难得的笑容,相互间热烈地讨论着这次能分到多少钱。
李腾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短短两个多月,石泉村的变化超出了他的预期。山泉水项目已实现稳定生产,日产量达到两百桶,销路扩展到周边三个乡镇;藤编作坊初具规模,首批改良产品在镇竹艺合作社的展销会上获得好评;中药材试验田里的苗子长势喜人,省农业大学的专家上周来看过,认为很有推广价值。
“李镇长,都准备好了。”耿大山兴冲冲地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红纸包,“这是您的那份。”
李腾摇摇头:“我的那份就留在项目里,作为发展基金。”
“这怎么行...”耿大山还要坚持。
“就这么定了。”李腾拍拍他的肩膀,“开始分红吧。”
耿大山走到人群前,清了清嗓子:“乡亲们,静一静!今天是我们石泉山泉项目第一次分红!下面我念到名字的,上来领钱!”
“王老栓,八十五元!”
人群中一阵骚动。王老栓颤巍巍地走上前,接过一沓钞票,双手抖得厉害。这个村里最穷的老人,两个多月前还靠着野菜度日,如今却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分红。
“刘老四,一百二十元!”
养猪的刘老四咧着嘴笑呵呵地上前,接过钱后转身就对大家说:“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跟着李镇长干,准没错!”
“陈老根,一百五十元!”
陈老根领了钱,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对着李腾深深鞠了一躬:“李镇长,谢谢您!我这把老骨头,没想到还能有用武之地...”
李腾赶紧扶住老人:“陈大爷,是您的手艺好!”
分红仪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领到钱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虽然数额不大,但对这个贫困村来说,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李腾感到这几个月的辛苦都值得了。但他也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石泉村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中午,李腾婉拒了村民们留他吃饭的盛情,驱车返回镇上。今天是周末,他答应张薇回市里商量婚礼筹备事宜。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李腾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东月市。自从订婚后,他与张薇聚少离多,每次见面都来去匆匆。这次回市里,除了商量婚礼,他还要拜访张薇的父母,商议婚期和细节。
想到这里,李腾不禁有些愧疚。张薇在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也很繁忙,却还要独自承担大部分婚礼筹备工作。作为未婚夫,他确实付出得太少。
两个多小时后,车子抵达青林镇。李腾回办公室简单处理了几件紧急公务,便匆匆赶往长途汽车站。
傍晚时分,李腾终于抵达东月市。走出车站,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在出口处的张薇。她穿着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婉。
“等很久了吧?”李腾快步上前,有些歉意地说。
“刚到。”张薇微笑着打量他,“你又瘦了。石泉村的工作很辛苦吧?”
“还好,看到村民们拿到分红时的高兴劲儿,再辛苦也值得。”李腾接过张薇手中的包,“走吧,先去看看爸妈。”
坐在公交车上,李腾向张薇详细讲述了石泉村这几个月的进展。张薇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建议。
“山泉水项目要长久发展,还是要走品牌化路线。”张薇以她在宣传部的经验分析道,“可以考虑设计一个统一的商标和包装,提升产品档次。”
“你说得对。”李腾点头,“下一步我正计划注册商标,申请卫生许可。”
“藤编产品也可以走文创路线。”张薇继续建议,“我们部里最近在推广一村一品,石泉村的藤编很有特色,可以申报。”
李腾感激地看着张薇:“谢谢你,总是能在工作上给我这么多好建议。”
张薇嫣然一笑:“谁让我们是同行呢。”
来到张薇家,李腾一进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张薇的母亲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李腾来啦!快洗手吃饭,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阿姨,您太客气了。”李腾有些不好意思。
“还叫阿姨?”张母嗔怪道,“该改口啦!”
张薇推了推李腾,他这才反应过来:“妈...”
“哎!”张母高兴地应着,眼睛笑成了两条缝。
饭桌上,张母亲自给李腾夹菜,嘘寒问暖。与半年前的态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李腾知道,这既是因为他与张薇已经订婚,也是因为他在市委宣传部学习期间的出色表现,让张母对他的前途有了信心。
“李腾啊,”张父放下筷子,神情严肃,“你和薇薇的婚事,你们有什么打算?”
李腾坐直身体:“爸,妈,我和薇薇商量过了,打算年底办婚礼。具体时间,想听听二老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