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收敛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明亮,洒在红星县广袤的田野上,将即将丰收的稻谷染上一层金黄。然而,这份宁静与收获的喜悦,却被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所笼罩。省农业科技产业园考察组,即将莅临红星县,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评估。这场评估,将直接决定那个珍贵的省级试点名额能否花落红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牵动着县里每一位相关人员的神经。
考察组由省农业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带队,成员包括省农科院、财经大学的几位资深专家,以及省发改委农经处的一名干部,阵容专业且权威。接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无声的战场,微妙地体现着县内不同发展理念的差异。
宋知远主持召开了最后一次筹备协调会,他强调:“接待工作,务必体现我们红星县务实、高效、专业的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铺张浪费。考察点要选最能体现我们农业特色、科技含量和创新模式的,汇报要实事求是,数据要准确无误,让专家们看到真实、立体、有潜力的红星农业。”
按照这一思路,考察路线精心安排了几个点位:展示“特色产业联盟”和“资源入股”模式的青林镇、引进节水灌溉和新品种的丰收镇示范田、正在规划中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域,以及一家与省农科院合作、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然而,在细节落实上,分歧依然存在。比如,在确定考察组用餐标准时,谢再兴方面提出,应该安排在县里最好的宾馆,菜品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接待规格,“不能让省里领导觉得我们小家子气”。而宋知远则坚持在考察点附近的乡镇食堂用工作餐,菜品以当地绿色食材为主,干净卫生即可,“专家们是来考察工作的,不是来吃喝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最终,在郑国锋书记的首肯下,采纳了宋知远的方案。
赵国庆作为联络员之一,负责与考察组前期对接和部分行程协调。李腾敏锐地注意到,赵国庆在向考察组秘书初步介绍行程时,特意强调了几个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虽不在考察路线内)的发展潜力,并“无意间”提及县里对开发区发展的重视。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信息传递,显然别有深意。
考察组抵达的当天,红星县以最简洁而隆重的形式表示了欢迎。没有鲜花红毯,没有成群结队的迎候人员,只有县委书记郑国锋、县长杨为民、宋知远、陈启明等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县委大楼前迎候,气氛庄重而不失亲切。
考察的第一站,便是备受瞩目的青林镇。耿大山和老王等人早已做好准备,脸上洋溢着自豪与些许紧张。考察组的专家们显然对“资源入股”模式很感兴趣,他们不仅仔细查看了联盟的章程、账目和分红记录,还随机走访了几户入股村民,详细询问他们参与联盟前后的收入变化、对技术的获取途径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看法。
“老乡,你觉得这种模式好在哪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农科院专家问一位正在藤编工坊忙碌的老农。
老农停下手中的活计,憨厚地笑了笑,话语朴实却有力:“好!以前自己种地,看天吃饭,东西卖不上价。现在不一样了,土地有保底,干活有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心里踏实!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这日子有奔头!”
专家们边听边点头,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李腾紧跟在一旁,随时准备补充解释联盟运作的具体机制和镇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看到考察组副处长与宋知远低声交流,频频颔首,心中稍安。
然而,风波总是在不经意间袭来。在前往下一个考察点丰收镇的途中,考察组的一位成员,省发改委的那位干部,似乎不经意地提起:“来的路上,听到一些反映,说青林镇的数据,特别是农户增收幅度,可能有点……水分?当然,我们相信县里的核实,但各种声音都有,也是难免。”
这话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冷水滴进了油锅。宋知远脸色不变,从容应答:“感谢领导提醒。青林镇的所有数据,都经过县统计局和农业局的联合核查,有详细的台账和银行流水佐证,我们欢迎考察组随时调阅原始凭证进行比对。红星县做事,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
李腾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这显然是竞争对手散布的谣言开始起作用了,意图在专家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他立刻示意陪同的青林镇干部,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农户收入对比台账、银行转账记录复印件等厚厚一摞材料,送到了考察组各位成员的手中。证据面前,那位干部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但这个小插曲,让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在丰收镇的示范田,考察遇到了新的挑战。几位专家对节水灌溉设施和新品种的长势进行了仔细勘察,提出了几个非常专业和技术性的问题,涉及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水肥配比、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等。现场解说的县农技站站长虽然熟悉情况,但在应对如此高规格、深层次的质询时,显得有些准备不足,回答未能完全令专家满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何以为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