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雪后初晴。京城朱雀大街的积雪被扫到路边,堆成半人高的雪堆,阳光洒在雪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凝香斋的朱漆门敞开着,门内飘出淡淡的草药香,混着胭脂的甜香,在冷空气中格外清透。
暖阁里,雪嫣红正坐在梨花木桌前,指尖捏着一片晒干的艾草叶,凑到鼻尖轻嗅。叶片带着陈腐的药香,却又透着股韧劲——这是昨日青杏从京郊柳家村带回的陈年艾草,说是村里王嬷嬷压在箱底三年的存货,比新采的艾草更温性,用来熬脂治冻疮最好。
“东家,您都闻半个时辰了,这艾草叶有什么特别的?”春桃端着一碗刚温好的姜枣茶进来,放在桌上,看着雪嫣红专注的模样,忍不住好奇。
雪嫣红把艾草叶放在白纸上,用银簪轻轻碾成碎末:“新艾性子烈,熬出来的脂涂在冻疮上容易刺痒;这陈艾放了三年,火气散了,温性更足,涂着软和,还能养皮肤。”她抬头,看着暖阁里堆着的十几个布包,眼里满是笑意,“你看,青杏带回来的艾草、晚晴从江南捎来的薄荷、阿芷去西山采的金银花……这些都是民间好用的草本,若是能编成册子,教大家怎么用草本做胭脂、治小毛病,岂不是好?”
春桃眼睛一亮:“编成册子?就像医书那样?”
“差不多,但要更浅白些。”雪嫣红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百草胭脂谱”五个字,字迹清丽,带着几分娟秀,“寻常百姓不认字的多,咱们得把方子写得简单,比如‘艾草脂’,就写‘陈年艾草半斤、羊脂二两、蜜一钱,慢火熬半个时辰’,再画个小图,标上艾草和羊脂的样子,这样大家一看就懂。”
正说着,外间传来伙计老周的声音:“东家,柳家村的王嬷嬷来了,还带了个小姑娘,说是来谢您的。”
雪嫣红放下笔,起身往外走:“快请进来。”
只见门帘一掀,走进来个穿青布棉袄的老嬷嬷,手里牵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那小姑娘脸蛋冻得通红,鼻尖上还沾着点雪沫,唯独手上干干净净——前些日子青杏去柳家村收艾草时,见这孩子手上的冻疮裂得流血,便带了和雪嫣红调的“临时艾草脂”给她,没想到才几日,王嬷嬷竟特意进城来道谢。
“雪东家,可算着您了!”王嬷嬷拉着小姑娘走到雪嫣红面前,把孩子的手抬起来,“您看,这冻疮都消了!之前涂了多少药膏都不管用,就您那脂膏,涂了三天,裂口子就合住了,现在摸着手都软和了!”
雪嫣红看着小姑娘手上淡淡的粉色印记,伸手轻轻碰了碰:“还痒吗?”
小姑娘摇摇头,怯生生地说:“不痒了,谢谢东家姐姐。”
雪嫣红笑了,转身从柜上取了个小瓷瓶,里面装着刚熬好的陈艾脂:“这瓶您拿着,早晚涂一次,再涂半个月,印记就消了。另外,我还想跟您求个方子——您村里是不是有‘艾草煮水浸手’的法子?我听说那样能预防冻疮。”
王嬷嬷连忙点头:“有有有!就是用陈年艾草煮水,放温了浸手,每次浸一刻钟,连浸七天,冬天就不容易冻手了。我这就说给您听,您记下来!”
雪嫣红取来纸笔,认真地记着,还特意问了艾草要煮多久、水要放多少,连“煮水时加一勺盐更温”这样的细节都没落下。王嬷嬷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说:“雪东家,您要是真要编那册子,老婆子我还能说几个方子——比如用薄荷熬膏,夏天涂在额头上,能凉快大半天;还有用金银花煮水,兑在胭脂里,脸上长疹子也能涂。”
“真的?那太好了!”雪嫣红眼睛亮了,连忙让春桃取来新的纸,“嬷嬷您慢慢说,我都记下来。”
那天下午,暖阁里一直热闹着。王嬷嬷说了五个民间方子,雪嫣红都一一记下,还让春桃给王嬷嬷装了两盒新制的“海棠醉”胭脂,又给小姑娘买了串糖葫芦。送王嬷嬷走时,王嬷嬷握着雪嫣红的手说:“雪东家,您是个好心人,这册子编出来,定能帮到不少人。”
看着王嬷嬷祖孙俩的背影消失在街角,雪嫣红转身回了暖阁,看着桌上记满方子的纸,心里愈发坚定了编《百草胭脂谱》的念头。她把胭脂战队的成员都叫进来,一一分配任务:
“青杏,你再去趟柳家村,跟王嬷嬷打听下其他老嬷嬷的方子,尤其是治皮肤干裂、蚊虫叮咬的,这些都是百姓常用的;晚晴,你回江南一趟,找你上次遇到的药农,问问薄荷膏的不同做法——听说他还会用薄荷做香膏,夏天带在身上能驱蚊,这个也得记下来;阿芷,你去西山的药庐,找李大夫要些温和的草本方子,比如当归脂、玫瑰膏,这些既能养肤,又能当胭脂用;剩下的人,就在京城里走街串巷,问问布庄的老板娘、茶馆的伙计,有没有什么祖传的小方子。”
“东家,我们什么时候出发?”青杏摩拳擦掌,显然对这次任务很感兴趣。
“明日一早就走,记得带些凝香斋的胭脂当谢礼——百姓们愿意把方子说出来,咱们不能让人家吃亏。”雪嫣红从柜上取了几盒胭脂,分给众人,“另外,你们每拿到一个方子,都要问清楚材料怎么选、步骤怎么弄,最好能亲眼看着人家做一次,免得记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九州胭脂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九州胭脂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