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墨迹,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以及他那近乎癫狂的、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神态。他时而蹙眉,时而狂笑,身体随着无形的笔意而摆动,仿佛在书写着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文。
台下众人先是愕然,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哄笑声。
“疯了!真是疯了!”
“他在画什么?鬼画符吗?”
“快把他赶下去!”
然而,宁瑜的目光却紧紧盯着柳无涯那看似毫无章法的动作,以及那支在纸上空划的破笔。在他的灵识感知中,那支平凡的破笔之上,竟凝聚着一股极其强烈、纯粹、不屈的“文魂”!那是柳无涯十年落魄、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所郁结的浩然之气与悲愤之情,尽数倾注于此笔之中!虽然无墨,但那笔尖划过之处,仿佛有无形的精神力量在纸张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这不是书法,这是一种精神的呐喊!是超越了形式、直指本心的“意”的挥洒!
评判席上的老儒老匠们,大多摇头叹息,认为柳无涯是失心疯了。唯有一位始终沉默、面容清癯、眼神深邃的老者(乃是文心城最负盛名的隐士大儒,顾慎之),微微眯起了眼睛,若有所思地看着柳无涯和他手中的笔。
柳无涯一番“狂书”之后,力竭般停下,拄着那支破笔,在台上大口喘息,眼神空洞而悲凉。
台下嘘声一片。
就在这时,宁瑜越众而出,缓步走上台去。
中卷
宁瑜的登台,让喧闹的场面为之一静。众人见这气度清雅的陌生年轻人出面,皆是好奇。
“这位公子,你是……”主持雅集的一位老匠人疑惑道。
宁瑜向评判席和台下众人拱了拱手,朗声道:“在下宁瑜,游学至此。适才见这位柳先生所言所行,心有所感,冒昧上台,欲借贵宝地,与诸位探讨一番这‘笔墨春秋’之真意。”
他目光扫过台上那些精美的文房,又看向柳无涯手中那支破笔,缓缓道:“方才诸位大家所展示,材质之精,工艺之巧,形式之美,确令人叹为观止,乃我华夏文明之瑰宝,值得敬重传承。然,柳先生所言,亦非全无道理。”
他拿起柳无涯那支破笔,感受着其中那股炽热而悲怆的文魂,对众人道:“笔为何物?非是管毫之贵贱,乃是心意之延伸。墨为何物?非是烟胶之优劣,乃是情思之流淌。纸为何物?非是纹理之精粗,乃是胸怀之承载。诸位可曾想过,为何先贤大家,纵使身处陋室,器具粗劣,亦能留下千古名篇?因其胸有丘壑,笔含风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灌注于字里行间的精神气韵,才是笔墨不朽之魂!”
他走到案前,并未选用那些名笔佳墨,而是随手拿起一支最普通的、伙计用来记事的毛笔,又取了一些最寻常的烟墨,在普通的宣纸上,轻轻蘸墨。
他没有书写任何具体的诗词文章,只是凝神静气,随心所欲地挥洒起来。笔尖游走,时疾时徐,时轻时重。墨迹在纸上晕开,并非成形的字,而是如同山峦起伏,流水潺潺,风云激荡,又似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与情感。
他没有注入灵力,只是将自身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对世事人情的洞察,以及对刚才那场“形”与“神”之争的思考,融入了这看似随意的挥洒之中。
奇妙的是,那普通的笔,普通的墨,普通的纸,在宁瑜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那墨迹虽无形,却气韵生动,意境深远!观看者仿佛能从那变幻的墨痕中,看到历史的沧桑,看到人间的悲欢,看到一种超脱物外的宁静与豁达!
这并非书法,也不是绘画,而是一种更接近于“道”的呈现!是“意”超越了“形”的束缚,直接与观者心神对话!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超越了技巧、直指本心的“书写”所震撼!与之前那些精雕细琢的作品相比,宁瑜这看似随意的挥洒,反而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原始力量与深邃意境!
就连评判席上那些见多识广的老儒老匠,也无不面露惊容,沉浸在那无形的气韵之中。那位一直沉默的顾慎之先生,更是眼中精光闪烁,忍不住抚掌轻叹:“妙哉!此非书,非画,乃是‘心印’!已得笔墨三昧!”
柳无涯怔怔地看着宁瑜的“作品”,又看看自己手中那支破笔,眼中的悲愤与癫狂渐渐化为了一种明悟与激动。他明白了,宁瑜在用行动告诉他,也告诉所有人,真正的笔墨之魂,不在于外物,而在于那颗跳动的心,那份真实的情,那个独立的思!
宁瑜收笔,对台下众人道:“可见,器物固然重要,然绝非根本。若只重其形,而轻其神,则如同舍本逐末,纵有千般技巧,万种华美,终是空洞无物,难以动人。真正的‘争锋’,不应仅是材质工艺的攀比,更应是胸襟学识、精神境界的砥砺与升华!”
他又看向柳无涯:“柳先生满腔赤诚,文魂灼灼,令人敬佩。然,愤世嫉俗,亦是一种执着。若能将这满腔块垒,化为更为深沉博大的力量,以笔墨承载道义,关切民生,则其文必能如椽巨笔,真正撼动人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