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贡品案的卷宗,又开始快速翻阅之前几起案件的卷宗,试图进行交叉比对,寻找共性和异常。
时间在飞速流逝,值房内的烛火燃尽又添,窗外的天色由明亮转为昏黄,又渐渐被夜幕取代。李致贤埋首于如山卷宗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全身心沉浸在对无数细节的捕捉、分析和推理之中。
他发现,几乎所有案件都存在一些共同点:目标均为名声不佳的富商(虽然表面光鲜,但卷宗角落里的零星记录暗示他们或有垄断市场、或有勾结官吏、或有放印子钱逼死人命等行径),现场几乎不留痕迹,标记嚣张,赃物仿佛人间蒸发,追查难度极大。
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除了标记的微小变化外,还包括作案手法的些微调整,对目标信息掌握的精准程度似乎也在不断提升,仿佛这个“茂儿爷”在一次次行动中学习和进化。
直到深夜,值房内只剩下他一人,四周寂静无声。李致贤才终于从卷宗中抬起头,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脸上带着一种极度疲惫却又异常兴奋的神情。
他走到墙边一张巨大的京城地图前,上面已经根据案发时间,被他用朱笔标记出了所有“茂儿爷”案件的发生地点。
目光在地图上逡巡,大脑飞速运转,将时间、地点、目标身份、作案手法、疑点信息……所有线索如同散乱的珠子,在他脑海中试图串联起来。
忽然,他目光一凝,死死盯住了地图上的两个点。
一个是第二鸿的鸿园,位于京城东南金鱼坊。
另一个,则是半年前一起发生在城西永康坊的盗窃案,事主是一名名声狼藉的粮商,据说曾在灾年囤积居奇,导致饿殍遍野。
这两处地点,看似毫无关联,但李致贤却敏锐地注意到,它们之间连线的中点区域,恰好涵盖了……文华书院所在的街区!
这个发现,让他后背陡然升起一股寒意!
是巧合吗?
黄惜才!文华书院!静水县的猫头鹰标记!第二鸿的被盗!
这些碎片化的线索,再次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碰撞在一起!
难道……“茂儿爷”的行动,并非毫无规律?其选择目标,是否与文华书院那种批判现实、质疑权威的思想氛围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甚至……是否有文华书院的人,在暗中提供信息或指引?
而第二鸿这套龙凤玉佩的被盗,是否也因为其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外人所知的、违背了“道义”的秘密?
李致贤感到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巨大冰山的一角,水下隐藏的部分,可能远超他的想象。
他立刻回到书案前,提笔想要写下些什么,却又顿住。
这些猜测太过惊世骇俗,毫无实证,绝不能落于纸面,甚至不能对任何人提起。
他沉吟片刻,换了一种方式。他铺开一张新纸,开始以极其客观、冷静的笔触,罗列贡品一案中的所有技术性疑点:
1. 内库锁具技术性开启之可能性研判。
2. 鸿园护院巡逻班次及当晚值守人员详细背景复核。
3. 失窃龙凤玉佩详细来历、工艺特征及特殊寓意深究。
4. 特殊银灰色标记粉末成分分析及来源追查。
5. ……
他写得很详细,仿佛只是一个新官上任、力求细致的官员在复核案卷。但他知道,这些问题每一个都直指案件核心,也暗含着他那些不能明言的猜测。
写完这份清单,窗外已传来三更的梆子声。
李致贤毫无睡意。他知道,明天开始,他将以这份清单为抓手,重新启动对“茂儿爷”案,尤其是贡品一案的调查。这个过程,势必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也会让他更清晰地看到,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而静水县那边……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冰冷的夜风吹拂自己发烫的额头。远眺东南方向,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
王忠此刻在做什么?黄惜才父子是否安好?野猫岗的山神庙,是否又有新的发现?
那条看似微不足道的支线,此刻在他心中的分量,已然变得无比沉重。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京城的迷雾,或许真的需要从静水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才能找到吹散它的风。
但眼下,他必须首先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官场,在这桩惊天大案中,站稳脚跟,理清头绪。
就在他准备关窗歇息片刻之时,目光无意间扫过衙门高墙之外,远处街道的黑暗角落。
似乎……有一个模糊的黑影,在对面巷口一闪而过,速度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李致贤的心猛地一凛,全身肌肉瞬间绷紧。
是夜归的路人?还是……监视者?
自己刚刚到任,深夜仍在值房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出去了?并且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他不动声色地缓缓关上半扇窗户,只留下一道缝隙,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那个巷口。
然而,黑暗中再无任何动静,仿佛刚才的一切真的只是错觉。
但李致贤知道,在这皇城根下,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错觉。
一股无形的压力,伴随着京城的夜风,悄然渗透进值房。
他感到,自己仿佛已然踏入了一张早已编织好的巨网之中,四周黑暗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他这位新上任的中枢令。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喜欢白衣盗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衣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