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友人忧心忡忡地压低声音:“听闻官府已有风声,不仅要推行新字,日后可能还要收缴、甚至……销毁旧文字书籍,以防‘异端邪说’流传……”
这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销毁典籍?这对于视书如命的他们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暴秦!苛政猛于虎,如今更要绝我文化之根!” 年轻气盛的儒生咬牙切齿。
“慎言!”伏生立刻制止了他,警惕地看了看窗外。他知道,隔墙有耳,秦法严苛,妄议朝政的后果不堪设想。
室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绝望和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每一个人。
聚会散去后,伏生独自一人留在书房,对着满架的竹简,久久无言。
窗外月色清冷,映照着这片古老而如今却充满焦虑的土地。
他抚摸着那一卷卷耗尽他心血搜集、研读、抄录的典籍,尤其是那几部最为核心的儒家经典——《尚书》、《诗经》、《仪礼》……这些竹简,在他眼中不是冰冷的物体,而是有生命的、承载着华夏文明灵魂的瑰宝。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它们因为文字的更迭而成为无人能识的天书?甚至可能在某一天,被官府搜出,投入烈火,化为灰烬?
不!绝不能!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火星,在他心中骤然亮起,然后迅速燃烧成坚定的决心。
他必须做点什么!为了圣贤之道,为了文明不绝!
他站起身,动作轻缓而坚定地关上所有的门窗,确保万无一失。然后,他搬来梯子,从书架的最高处,取下了几个密封最好的木匣。里面装着的,是他用最工整、最标准的齐国古文,亲手抄录的《尚书》全本,以及其他几部最重要的经典。这些是他的底本,是他的命根子。
接着,他开始了这项秘密而艰巨的工程。
他找出空白的、质量上乘的竹简(这在那时也是稀缺物资),在灯下,屏住呼吸,再次拿起刻刀(或毛笔),对照着底本,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抄录起来。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这是在与时间赛跑,是在与不可测的未来进行一场豪赌。他的动作很慢,力求每一个字都完美无瑕,保持原汁原味。刻刀在竹简上划过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曰若稽古……”他心中默念着《尚书》的开篇,手下刻出的,是那飘逸古拙的齐国古文。他仿佛能通过这些字符,与上古的先王、与孔孟先师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他知道,一旦被发现,私藏旧文字典籍,尤其是如此系统地抄录备份,绝对是重罪,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他别无选择。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压倒了对个人安危的恐惧。
除了抄录,他还要找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他环顾书房,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一面看起来毫无异样的墙壁上。这面墙是夹层结构,是他祖上为了应对战乱而设计的,极为隐蔽。
他小心翼翼地挪开靠墙的书架(或许有巧妙的机关),露出墙壁。他仔细检查了夹层的密封和防潮情况,然后将新抄录好的、用油布层层包裹的竹简,以及那几卷最为珍贵的底本,小心翼翼地、一卷一卷地放入夹层之中。
每放入一卷,他的心就踏实一分,也沉重一分。
当最后一卷竹简被放入,墙壁恢复原状,书架归位,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时,伏生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他瘫坐在席上,看着那面藏匿着文明火种的墙壁,眼神复杂。有完成一件大事后的疲惫,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的、近乎悲壮的信念。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或许只是螳臂当车。秦帝国的力量太强大了,文字统一的趋势恐怕难以逆转。他藏下的这些典籍,可能在很长很长时间里,都无法重见天日,甚至可能永远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但是,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只要这些用古老文字书写的圣贤之道还存在,文化的根脉,就没有彻底断绝。
“后世若有明君,重兴文教,此壁中经典,或可再现于世,续我华夏文脉……” 伏生望着窗外的残月,喃喃自语。
他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举动,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却代表了旧文化在强大政治高压下,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和生命力。这簇微弱的文化火种,将在黑暗中默默等待,等待着重燃的那一天。
而在帝国的另一端,荀义或许刚刚处理完一桩因文字书写错误引发的小纠纷,疲惫地吹熄了油灯。他并不知道,在遥远的齐鲁,有一位儒生,正用另一种方式,与他所推行的政策,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却同样惊心动魄的较量。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下一帝秦始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