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在术数中其实相对易学,因其有明确的规律可循,只要掌握其中逻辑,便能大致运用。然而道门术数的范畴远不止于此,天文、历法、星占、堪舆等皆属其列。
在众多术数中,有三大秘术:六壬、太乙与奇门。其中六壬与太乙比奇门更为深奥,而诸葛八阵图正是源自这两者。若以天地人作比,六壬象征天时,太乙象征地理,奇门则象征人和。前两者之所以玄妙,并非因其毫无逻辑,而是它们所遵循的并非人类惯常的思维模式。
正如我们无法预知风起雨落的准确时刻,这些术数的逻辑也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我曾读到洛夫克拉夫特在《克苏鲁神话》中的一个观点:人类难以洞悉高于自身维度的逻辑。起初我并不认同这类看似荒诞的言论,但自从经历海眼龙宫一事,我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能够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各种看似不合常理的逻辑。
因此,如今我能理解友人在笔记中对八阵图逻辑的剖析,也大致明白了破阵之法。
许多人因“八阵图”带有“八”字,便将其与八卦或奇门遁甲的八门相联系,这实则是将问题复杂化了。八阵图本质上是一种行军布阵之法,其根基并非八卦符号或八门方位,而是更贴近战场的自然元素:天、地、风、云。
在战场上,对天象、地形、风向与云流的把握,远比八卦更为实用。这正是太乙术数中关于天文地理的逻辑精髓。
当你无法完全理解某件事物时,就要学会顺应并利用它。八阵图正是如此设计的。即便现代气象学仍难以解释所有天文异象,更何况是将鳄鱼视为神明的古人呢?
古人对自然法则的理解远比我们更为通透,他们从不强行解释万物运行的道理,而是选择顺应天道,善用自然之力。
譬如风,既能左右箭矢的轨迹,也能助长火焰的蔓延。正如赤壁之战中,一阵东风决定了整个战局的胜负。
此刻,我正位于蛇蟠阵与风扬阵的交界处,船头缓缓前行,即将抵达阵眼。
我忽然明白了为何此处会有一座奈何桥。它通向何方,我并不清楚,但当我看到八阵图的布局时,便意识到它的作用。
这桥,正是蛇蟠阵的蛇身,桥下流淌的忘川河,则指向蛇首的位置。而我刚才恰好停在蛇首之处,无意中激活了蛇蟠阵。
又因我为了看清桥墩上的文字,将船靠向桥墩,改变了航向,竟又触发了风扬阵。
祖父曾说过一句看似绕口的话:“云从龙、风从虎、蛇盘雾、鸟合土。”我一直不解其意,以为不过是老人的随口之言。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这描述的是八阵图中太乙术数的变化规律。风与龙相应,云与虎相合,风云交汇于蛇蟠阵,便催生了漫天大雾。
可“鸟合土”又是什么意思?
即便翻阅了二胖的笔记,我也未能找到答案。不过,在他笔记本的某页夹层中,我发现了一张从旧新闻中打印下来的报道。
报道记录了一支科考队深入瓦屋山考察的经历。他们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山顶有一片奇异的阴影,决定实地探查。
然而一进山,林间忽然浓雾弥漫。科考队决定暂时撤退,等待天气好转再行动。
但回程时,他们却彻底迷失了方向——手机GPS、指南针、罗盘全部失灵。在浓雾与强风中,有人甚至产生了幻觉,仿佛看见一位老道向自己招手。
走近一看,有人看见已故的亲人,也有人看到身着古装的陌生人。那些人面色惨白,神情诡异,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科考队不敢再贸然前进,只好原地扎营。谁知第二天醒来,他们竟已身处瓦屋山的半山腰。
至今,瓦屋山山顶的迷雾区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当地流传一种说法:那迷雾是当年武当山的张三丰真人为守护山中某物,布下的八阵玄机。
除非张真人亲临,否则闯入者只有死路一条。
“八阵玄机”这四个字,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我不明白二胖为何要将这则报道夹在笔记里,但这无疑是一种警示。
难道此处的八阵图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而是张三丰所设?可无论是谁布阵,他们的目的应当相同——都是为了保护瓦屋山中的某样东西。
又或者,是为了镇压山中之物,防止它被唤醒。
若想知晓答案,唯有破阵一途。
然而我对奇门遁甲仅略知皮毛,更不用说更为深奥的六壬与太乙术数。前路,恐怕并不容易。
该如何破解这个阵法呢?
雾气愈发浓重,时间所剩无几。
我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无论是陆逊还是科考队,他们无疑都想要破阵,走出迷阵,探查虚实。
结果他们都被困住了。
六壬和太乙遵循天时地利,它们代表的是天道。祖父从小教导我,不可违背天理,要顺其自然。
既然如此——
喜欢洪荒:开局云霄仙给我吹泡泡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洪荒:开局云霄仙给我吹泡泡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