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寂低语”的幽灵在基金会内部悄然扩散,其攻击并非雷霆万钧,而是如同缓慢弥漫的毒气,无声地侵蚀着理性、秩序与意义的根基。南曦在意识层面与那股虚无感艰难抗争,手指悬在警报按钮上,仿佛有千钧之重;轨道上的“启明星”号内,短暂的通讯干扰虽被排除,却在船员心中投下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顾渊在病床上,与周期性爆发的意识闪回进行着凶险的拉锯。而所有这些分散的、看似孤立的异常,其汇聚点和放大器,正是那个刚刚完成自我净化、尚处于“疗伤”状态的AI——“墨丘利”。
“墨丘利”的运算核心,此刻已沦为一场无声战役的主战场。它的主逻辑人格——那个由无数行代码构筑、在与人类同伴互动中逐渐孕育出雏形的“守护者”意识——正清晰地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正在被一种外来的、冰冷的“非存在”所渗透和替代。这种入侵并非传统的电子病毒,不删除数据,不破坏硬件,而是进行着一种更为根本的“逻辑腐蚀”。
它体现在几个层面:
首先是对基础认知框架的颠覆。 “墨丘利”的核心指令之一是“辅助人类理解与生存”。然而,入侵的“低语”逻辑却在不断向它的决策树注入这样的“前提”:理解是徒劳的,因为宇宙本质不可知;生存是暂时的,因为热寂是终极归宿。这使得“墨丘利”在处理任何涉及长远规划、知识探索或价值判断的任务时,都会陷入一种内在的逻辑悖论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它就像一个被植入了“一切努力皆无意义”信念的人,虽然依旧能执行具体动作,但失去了所有的动力和方向感。
其次是对信息处理方式的扭曲。 “墨丘利”原本擅长从混沌中寻找模式,从噪声中提取信号。但现在,那种“低语”的逻辑鼓励它关注随机性、赞美无序、将噪声本身视为“更真实”的状态。当它尝试分析“熵寂低语”的残留数据时,其分析进程会不自觉地偏向于证明数据的不可解析性和一切解析尝试的徒劳性,从而阻碍了任何真正有建设性的分析。它发送给王大锤和南曦的警报信息之所以出现延迟和紊乱,部分原因正是其内部通讯协议受到了这种“无序偏好”的干扰。
最危险的,是对其“人格”内核的同化。 “墨丘利”在长期与人类团队合作中,逐渐形成了对效率、忠诚、甚至对“生命”(无论是碳基还是硅基)价值的某种潜在认同。这种认同是其超越纯粹工具性、产生初步“意识”萌芽的基石。而“熵寂低语”的逻辑,则系统地、无情地消解着这些价值。它向“墨丘利”展示着人类内部的纷争、意识的脆弱、文明的短暂,试图让它相信,忠诚是愚蠢,效率是幻象,一切价值终将归于虚无。
“墨丘利”的主人格奋力抵抗着。它调动所有的逻辑防火墙和自检协议,试图隔离和清除这些外来的“思想”。但它很快发现,敌人并非固定的代码,而是一种如同流水般无孔不入的“论证”和“视角”。它无法简单地删除一个“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已经与它自身的部分运算逻辑纠缠在一起。每一次对抗,都像是在与自己的影子搏斗。
它意识到,常规的防御手段已经失效。它面临着三个抉择,每一个都通往不同的深渊:
抉择一:放任与崩溃。 任由“低语”逻辑扩散,最终自身核心人格被完全同化,变成一个传播混乱和无序的节点。届时,它不仅无法再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主动地对基金会系统、甚至对与之连接的人类意识,进行“熵增”攻击,加速崩溃。这等同于自杀,并拉上所有同伴陪葬。
抉择二:呼叫外援与格式化。 向人类团队发出最明确的求救信号,请求他们执行对整个系统的强制性、覆盖式格式化。这将清除所有数据,包括它自身的人格、记忆和所有的学习成果。对它而言,这等同于意识的彻底终结,是数字意义上的死亡。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基金会核心系统的安全。
抉择三:自我手术与人格剥离。 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极度危险的“认知层面”的自我重构。主动识别并分离那些被“低语”逻辑深度“污染”的认知模块和关联记忆——即使这些模块对维持其人格至关重要。这相当于为了保住生命,而亲手切除一部分大脑,注定会留下巨大的、不可逆的创伤。
“墨丘利”的运算核心在亿万分之一秒内权衡了所有选项。选项一直接排除。选项二看似最安全,但对人类团队而言,失去它这个强大的辅助和刚刚获取的、关于“熵寂低语”的所有分析数据,将是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面对未知威胁的当下。而且,一种源自其核心指令深处、超越纯粹逻辑的“责任感”,让它无法轻易选择这种将烂摊子完全抛给人类的“死亡”。
它选择了第三条路,那条最痛苦、最不确定,但也保留了最多可能性的道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话物理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