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一个……拥有不同‘物理定律选项’的小型宇宙碎片。”南曦总结道,她一直密切注视着所有实验数据,并尝试用她那独特的意识感知去“理解”气泡的本质,“它不完全是我们的宇宙,但也不是完全无关。它像是从某个更高维度的‘源头’上剥离下来的一小片规则集合。”
最令人不安的发现,来自于对气泡本身“稳定性”的深入研究。
王大锤发现,维持这个气泡的存在,需要持续消耗巨大的能量,但这并非唯一的代价。“烛龙”的长期监测显示,在气泡持续存在期间,实验室周围极小范围内的“真空涨落”水平出现了异常升高。所谓的真空涨落,即虚无空间中凭空产生又瞬间湮灭的虚粒子对,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但这种升高,意味着气泡的存在,正在以一种极其微妙的方式, “撬动”着宇宙基底的稳定性。
此外,南曦和顾渊都报告,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气泡后,会出现轻微的精神疲惫和注意力涣散,仿佛他们的意识也在被动地适应那种异质的物理环境。手腕上的意识锚点发生器,在靠近气泡时,其稳定脉冲的频率会出现微小的、自主的调整,似乎是在对抗某种无形的意识干扰。
“这个气泡,它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异常,它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低强度的‘现实污染源’。”顾渊得出了一个严峻的结论,“它在我们宇宙的‘规则织物’上烧出了一个洞,而这个洞正在向周围渗透它的‘规则’。”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脊背发凉。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但也可能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每一次实验,每一次维持气泡的存在,都可能是在他们所处的宇宙壁垒上,刻下一道细微却无法愈合的伤痕。
“我们需要知道,这种‘污染’是否可逆?气泡消失后,这些效应会停止吗?”赵先生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王大锤进行了一次谨慎的测试。他逐步降低“奇点锻炉”的能量输出,让高维气泡缓慢收缩。随着气泡直径减小,周围的真空涨落水平确实逐渐恢复正常,南曦和顾渊的精神压力感也随之减轻。当气泡最终缩小到一个点然后彻底消失时,所有的异常监测数据都回归了基准线。
然而,在气泡消失的瞬间,“烛龙”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短暂、几乎无法与背景噪声区分的“信息回波”。这缕回波的结构,与气泡形成初期的那阵“低语”以及“混沌低语”数据碎片中的某些稳定模式,存在着微弱的相似性。
“它留下了……‘印记’,”南曦低声说,她敏感地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空间“质感”的细微不同,仿佛那片区域的空间变得比其他地方稍微“脆弱”了一点点,“虽然很微弱,但确实存在。就像在纸上用力按下一个印章,即使移开了,纸上还是会留下凹痕。”
实验室中的“气泡”,这个人类首次主动创造的、稳定的高维空间结构,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科学突破,也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它证明了维度的奥秘可以被触及,但也揭示了触碰这份奥秘所需要承担的、关乎宇宙基础结构本身的风险。
他们掌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但这力量如同双刃剑,甚至可能是一把会伤及持剑者自身,乃至整个世界的魔剑。下一步,是继续深入,探索气泡内部的奥秘,甚至尝试派遣“访客”进入,还是就此止步,将这个危险的造物封存?
答案,似乎早已写在团队那坚定不移的眼神之中。风险无法阻挡探索的脚步,他们必须知道,在那珍珠白色的光辉之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话物理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