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间联盟的 “深海共生域探索队” 已完成星核号的低温防护改造 —— 船身外侧覆盖 “暗能 - 量子复合保暖层”,内层是暗晶域提供的 “暗能保暖膜”(可抵御 - 250℃低温),中层为红晶域研发的 “量子防冻涂层”(防止设备结冰失效),外层是绿穹域培育的 “低温适应藤”(能在 - 200℃环境下生长,吸收残留低温能量转化为应急能源);船舱内部加装 “高温 - 低温平衡系统”,整合炽焰族的跨温域转换器(可将高温能量转化为低温防护所需的热能)与绿藤域的共生植被(调节舱内湿度,避免低温导致的干燥问题);货舱内储备 “深海协作物资”,包括低温适应藤幼苗、量子防冻剂、暗能保暖设备、炽焰高温核心碎片,为接触深海族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黑爷探路鼠传回的数据,深海共生域的低温能量带覆盖范围达 600 光年,” 王大锤站在主控室,指着全息航线图,图中淡蓝色区域标注着 “低温核心区”“冰晶乱流带”“深海主星坐标”,“核心区的最低温度达 - 220℃,能量浓度 600 单位 / 立方米,且每 1.5 小时爆发一次‘低温脉冲’,强度达 28Hz,会导致金属设备脆化;深海主星被‘低温能量罩’环绕,是深海族的生态屏障,需释放‘低温适配能量信号’(频率 18Hz)才能进入,目前已知深海族的能量核心依赖高温激活,需用炽焰的高温能量碎片作为‘协作信物’。”
炽焰族派来的技术员 “炽火” 正在调试跨温域转换器:“转换器已优化至‘低温防护模式’,每小时可将 100 单位的高温能量转化为 50 单位的热能,为船身保暖层供能;若遭遇极端低温,可启动‘应急高温脉冲’,瞬间提升船身温度 80℃,但每次使用会消耗 15% 的高温能量储备,需谨慎操作 —— 玄炎,暗能保暖设备能否与转换器联动,形成双重防护?”
玄炎调试暗能保暖系统:“暗能保暖膜的能量转化效率达 85%,每吸收 50 单位的低温能量,可转化为 10 单位的暗能,储存在应急罐中;已将系统与转换器联动,当船身温度低于 - 200℃时,会自动补充热能,确保防护层不失效;同时,设备表面已涂抹红晶的量子防冻剂,可抵御 - 230℃的低温脆化。”
绿华手持 “低温适应藤培育箱”,箱内的幼苗释放淡绿色的生态能量,与船身外层的藤蔓产生共鸣:“我们已培育出‘强化型低温藤’,将其种植在低温能量带的关键节点,可形成‘临时生态保暖区’(温度升至 - 180℃以上),为星核号提供中途补给;阿紫的共鸣能量可引导幼苗快速扎根,缩短培育时间至 15 分钟,避免幼苗在低温中冻伤。”
王大锤召集团队明确分工:“阿紫全程维持共鸣能量,校准低温适配信号与低温藤培育;绿华负责监控高温 - 低温平衡系统与强化藤培育;器远操作量子防冻设备,优化防护层能量分配;李三炮的战斗组做好应急防御,若遭遇冰晶漩涡,用‘高温 - 量子混合炮’融化冰晶;黑爷的探路鼠在前侦查,标记低温脉冲爆发时间与安全航道,我们按‘脉冲间隙 + 生态保暖区跳跃’策略前进。”
7 小时后,星核号驶离炽焰主星,朝着深海共生域出发。刚进入低温能量带外围,舷窗外的景象就变得凛冽 —— 深紫色的虚空中,无数淡蓝色的 “冰晶粒子” 像雪花般漂浮,粒子碰撞船身的瞬间,防护层表面凝结出薄冰,但暗能保暖膜快速释放热能,薄冰瞬间融化;船内的温度稳定在 25℃,高温 - 低温平衡系统运行正常,跨温域转换器的热能输出符合预期。
“当前能量浓度 300 单位 / 立方米,距离首个低温脉冲爆发还有 40 分钟,” 器远盯着低温监测仪,“探路鼠已定位首个生态保暖区,位于前方 25 公里处,需在脉冲爆发前抵达,完成强化藤培育。”
黑爷的探路鼠已提前抵达保暖区,用微型探测器标记出适合种植的区域:“保暖区的能量浓度 200 单位 / 立方米,温度 - 190℃,符合强化藤培育条件;但区域西侧 4 公里处有一个‘冰晶漩涡’,正以每秒 2 公里的速度向保暖区移动,需加快培育速度,避免漩涡破坏。”
星核号抵达保暖区后,绿华立即启动培育箱,将强化藤幼苗通过 “生态投射器” 送至地面;阿紫的共鸣能量顺着投射器导管注入幼苗,幼苗的根系在低温中快速延伸,15 分钟后长成 1.2 米高的植株,淡绿色的生态能量扩散开来,保暖区的温度逐渐升至 - 175℃,形成一道 “生态保暖屏障”。
“培育完成!准备应对低温脉冲!” 阿紫喊道,话音刚落,远处的冰晶粒子突然剧烈聚集,淡蓝色的低温脉冲以每秒 6 公里的速度袭来 —— 星核号立即启动量子防冻设备,跨温域转换器释放应急高温脉冲,船身温度从 - 175℃升至 - 95℃;暗能保暖膜同步吸收脉冲能量,转化为暗能补充应急储备;量子设备虽出现短暂的信号延迟,但红晶域的远程量子校准快速修正,导航与通讯迅速恢复正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