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微光特殊儿童非遗康复中心”的非遗工坊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崭新的辅助教具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经过多轮优化的定制化辅助教具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覆盖竹编、羌绣、剪纸三大核心非遗课程。孩子们好奇地围在教具旁,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操作,原本困扰他们的学习难题逐一被破解,课堂效率大幅提升,工坊里满是专注的身影与开心的笑容。
竹编课堂:精准辅助,编织不再困难
竹编工坊里,自闭症男孩乐乐正坐在“智能辅助竹编架”前,认真地进行竹编创作。以前,他因手部精细动作不足,编织时竹丝经常移位、断裂,往往没编多久就失去耐心。而现在,他只需将竹丝固定在支架的固定夹上,通过调节张力旋钮将竹丝调整到适合自己的松紧度,双手轻轻牵引竹丝,就能顺利完成交叉编织的动作。
“乐乐,试着把这根绿色竹丝压在黄色竹丝上面,再从下面穿出来。”林砚舟在一旁轻声指导。乐乐专注地盯着竹丝,当编织力度过大时,竹编架发出轻微的震动提示,他立刻调整力度,动作变得更加轻柔。短短20分钟,乐乐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竹编挂件,挂件纹路整齐、结构稳固,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进步巨大。
“哇,乐乐编得真好看!”陈曦走过来,拿起挂件仔细端详,“这是你独立完成的吗?太厉害了!”乐乐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点点头,又拿起一根竹丝,继续投入到下一个作品的创作中。负责竹编课程的老师感慨道:“以前乐乐一节课最多能完成半个挂件,还需要老师全程辅助,现在有了辅助竹编架,他不仅能独立完成作品,速度还提升了一倍多,专注力也越来越持久了。”
除了乐乐,其他孩子也在辅助教具的帮助下收获了进步。触觉敏感的男孩浩浩,以前对粗糙的竹丝十分抵触,现在使用“防滑竹丝套装”,包裹着硅胶的竹丝触感柔软舒适,他不再抗拒,还能熟练地用彩色标记环区分编织顺序;手部力量较弱的女孩琪琪,选用了最细规格的竹丝,搭配可调节张力的竹编架,轻松完成了以前根本无法驾驭的“人字编”纹路。
竹编课堂的效率提升显着,孩子们的作品完成率从原来的40%提升到85%,作品质量也大幅提高。林砚舟看着孩子们的进步,欣慰地说:“辅助教具的核心是‘适配’,它不是代替孩子动手,而是帮助他们跨越生理障碍,让竹编技艺变得触手可及。现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能,更在创作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羌绣课堂:灵活适配,走线流畅自如
羌绣工坊里,脑瘫患儿小宇正使用“可旋转绣架”进行刺绣。他的右手活动范围有限,以前刺绣时只能小范围走线,作品往往显得单调生硬。而现在,他只需轻轻转动绣架,就能轻松完成不同方向的走线,绣架的高度和角度也调整到了最舒适的位置,让他无需费力调整身体姿势。
“小宇,我们试着绣一朵羌绣里的太阳花,先从中心开始,沿着轮廓走线。”苏医生在一旁指导。小宇左手握住“辅助走线器”,将红色丝线放入导线槽,通过滚轮引导丝线走线,丝线平整顺滑,没有出现以往的缠绕、打结情况。当需要切换针法时,走线器上的绿色指示灯亮起,提示他使用“平针绣”,他立刻调整手法,动作熟练而连贯。
半个多小时后,一朵色彩鲜艳、针法细腻的太阳花在绣布上绽放。小宇举起作品,兴奋地对苏医生说:“苏医生,你看!我做到了!”苏医生拿起作品,眼中满是欣慰:“小宇,你进步太大了!这朵太阳花绣得非常漂亮,走线比以前流畅多了,针法也更标准了。”
在羌绣课堂上,辅助教具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肢体活动受限的孩子们借助“可旋转绣架”,摆脱了身体的束缚,创作范围大幅扩大;手部协调能力不佳的孩子们使用“辅助走线器”,轻松掌握了复杂的针法技巧;记忆能力较弱的孩子们则通过走线器的灯光提示,快速记住了不同针法的步骤。
羌绣课程的老师统计数据显示,使用辅助教具后,孩子们的刺绣速度提升了50%,针法准确率从原来的55%提高到90%,课堂上的求助次数也减少了70%。“以前一节课下来,老师要不停地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解决各种问题,现在有了辅助教具,孩子们能自主解决大部分难题,老师有更多时间进行个性化指导,课堂效率大大提升。”老师说道。
剪纸课堂:趣味引导,创意自由绽放
剪纸课堂上,智力障碍女孩朵朵正专注地使用“立体剪纸模板”进行创作。以前,复杂的剪纸步骤让她望而却步,往往刚剪了几步就忘记了接下来该怎么做。而现在,她只需按照模板下层标注的裁剪顺序和彩色折叠线,一步步操作,就能轻松完成作品。
“朵朵,我们来剪一只羌寨的小羊吧,先沿着黑色轮廓线裁剪,再按照红色折叠线折叠。”陈曦耐心指导。朵朵点点头,拿起“安全辅助剪刀”,剪刀手柄防滑舒适,张力弹簧减轻了她手部的负担,让她能轻松开合。她沿着模板的轮廓线慢慢裁剪,遇到转弯处,模板的镂空设计让她能清晰看到裁剪轨迹,避免了偏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