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郊外,比利时皇家气象研究所那间被临时征用的保密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的胶质,沉重地压迫着每个人的胸腔。汪新焱与他的小团队——信号处理专家莎拉·陈,一位眼神锐利、对数据异常有着猎犬般直觉的华裔女性;以及航空航天工程师马克·杜波依斯,一个身形魁梧、对飞行器动力学了如指掌的前法裔试飞员顾问——正深陷于一片由数字和曲线构成的迷宫之中。投影幕布上,流淌着他们耗费了巨大心力,通过某些不能明言的渠道,从比利时空军及民航当局内部获取的、关于1989年秋冬至1990年春天那几起关键夜晚的原始雷达数据流。
屏幕上,代表常规航班的、温顺的绿色光点,如同遵循着无形铁轨的列车,沿着预定的航线平稳移动,构成一幅有序而乏味的现代航空图景。然而,在两个被特别标注的夜晚——1989年11月29日与1990年3月30日——特定的时间段内,一个异类,一个被标记为刺目红色、行为癫狂的光点,如同电子幽灵般骤然出现,蛮横地撕裂了这片秩序。
“聚焦这里,布鲁塞尔区域管制中心的一次雷达首先捕捉到它。”马克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激光笔的红色光斑精准地落在幕布上一个跳跃的红点上,“初始高度约700米,速度极其缓慢,徘徊在每小时50公里左右,这几乎像是直升机的速度。但看这里——”光斑随着数据流移动,“就在接下来的三到四次雷达扫描周期内,它的速度骤然飙升,瞬间突破每小时500公里!这加速度曲线……任何已知的航空器,无论是我们的‘幻影’还是F-16,甚至是理论上可能存在的黑色项目,其引擎和结构都无法承受如此狂暴的、近乎垂直的加速G值。”
莎拉接过话头,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切换了数据源画面。“这是来自格拉文多尔茨空军基地的军用雷达跟踪数据,精度更高。目标确认一致,信号特征稳定,排除了鸟类或气象气球的可能性。而最令人费解,甚至可以说颠覆物理认知的节点在这里——”她将一段轨迹数据放大,那红色光点的路径以一种违背常识的方式扭曲着,“看,目标在雷达屏幕上,于瞬间——注意,是几乎同一个时间戳上——从海拔约2000米的高度,‘跌落’到500米左右,随后,在仅仅一次雷达扫描间隙,大约12秒后,它又匪夷所思地出现在近3000米的高空。这种垂直机动所产生的过载,保守估计超过40G。先生们,40个G!这已经不是飞行器的问题了,任何已知的物质结构,哪怕是一块实心钢铁,在这种瞬间的应力变化下也会像玻璃一样碎裂。这绝非自然现象,也绝非我们技术范畴内的任何造物。”
汪新焱沉默地注视着幕布上那如同癫痫病人般抽搐跳跃的红色轨迹,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会议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仿佛倒数计时的嗒嗒声。这就是困扰了比利时军方、警方乃至政府高层数月之久的“幽灵”。它不是乡野传说,不是模糊的照片,而是被这个国家最可靠、最精密的电子哨兵——分布各处的军用与民用雷达——多次交叉验证、清晰捕捉到的实体。一种冰冷的实感沿着他的脊椎爬升:他们面对的不是错觉,而是确凿存在的“异物”。
“所有可能性都排除了?系统性的干扰?或是某种极其巧合的设备故障串联?”汪新焱的声音在凝滞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
马克摇了摇头,表情严峻:“我们核查了所有参与跟踪的雷达站日志,包括位于不同地点、采用不同制式和波段的军民设施。它们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空域、捕捉到具有相同运动特征的独立目标。多个独立系统同时、同地发生完全相同的、指向性如此明确的错误的概率,微乎其微,低于亿万分之一。而且,别忘了,我们还有来自F-16战机本身的佐证。”
提到F-16,会议室的氛围瞬间变得更加压抑,仿佛无形的铅块压在每个人肩头。他们手头有一段经过艰难技术处理、去除部分背景噪音后,来自那次紧急拦截任务中F-16战机火控雷达通信的录音片段。飞行员的声音透过电流的杂音传来,那份强行压抑下的震惊与极度困惑,依旧穿透了时空,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耳膜:“目标正在加速……上帝,难以置信的速度!它从我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不,等等……它出现在我后方!它……它好像在模仿我的战术机动动作,但它的反应时间……几乎是零!我无法锁定!”
“几乎为零的反应时间,”莎拉沉吟着,指尖抵着下唇,“这指向两种可怕的可能性:要么是搭载了远超我们理解水平的人工智能,能够进行瞬时预判和决策的无人驾驶器;要么……其驾驶者,或者说控制者的生物神经反应速度与信息处理能力,完全超出了人类,甚至任何地球生命形态的理解范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暮影武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暮影武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