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东北,秋风刮得比往年更凶些。抚顺城郊的老矿区,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扑向地面,老北风呜咽着穿过废弃的矿洞,像是无数冤魂在合唱。
王秀英就住在这片老矿区边缘的一排红砖房里。她那当矿工的丈夫三个月前死在了一次小规模塌方中,连尸首都没能全乎地挖出来。如今三十有五的她,肚里还揣着一个遗腹子,却在前些日子不慎跌了一跤,见了红,到医院也没能保住。
自打从医院回来,王秀英总觉得屋里比外头还冷。不是秋风那种干爽的冷,是种渗进骨头的阴冷。夜里睡不踏实,半梦半醒间,总听见若有若无的婴儿哭声。
起初她以为是野猫发春,可仔细听又不像。那哭声细细的,弱弱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就贴在她耳边。
“婶子,您夜里可听见啥动静没?”王秀英问隔壁的李大娘。
李大娘眼神躲闪,支吾了半天才道:“秀英啊,不是我说你,那孩子没了也是命,你得想开些。要不...去庙里上柱香?”
王秀英知道李大娘话里有话。这矿区老旧,哪家没死过几个人?矿难、病灾、自杀的,多了去了。老人们常说,横死的人阴魂不散,特别是没足月的孩子,怨气最重。
王秀英不敢再问,裹紧了衣裳往回走。秋风卷起地上的纸钱灰,打着旋儿往她身上扑。那天丈夫下葬时撒的纸钱,三个月了,还没散尽。
当夜,王秀英又被哭声惊醒。这次声音格外清晰,仿佛就在屋里。她颤抖着拉开电灯,昏黄的光线下,屋里空荡荡的,只有老旧的衣柜门不知何时裂开了一道缝。
那衣柜是丈夫生前亲手打的,说是给孩子放衣裳用。王秀英自从流产后再没打开过,里头还塞着不少亲戚送的婴儿衣物。
哭声似乎就是从衣柜里传出来的。
王秀英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她想起老人们说的话,横死的人不能惦记,一惦记就容易找上门来。她强迫自己闭上眼,蒙头大睡,可那哭声愈来愈响,撕心裂肺。
“妈...妈...”
王秀英猛地坐起身,浑身冷汗。那哭声里竟夹杂着模糊的呼唤声,分明是个婴儿在叫妈妈!
她战战兢兢地下床,一步步挪向衣柜。越是靠近,那哭声就越是清晰。她颤抖着手,猛地拉开了柜门。
一股血腥气扑面而来。
柜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婴儿衣物,只有一个沾满暗红色血迹的襁褓。襁褓中躺着个面色青紫的男婴,双眼紧闭,小小的拳头攥得死死的。
王秀英吓得倒退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等她再抬眼时,那婴儿忽然睁开了眼睛——没有瞳孔,只有两颗白森森的眼球。
“妈,”婴儿的嘴唇没动,声音却清清楚楚地在屋里回荡,“你为什么不要我?”
王秀英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想往外跑,却发现双腿像灌了铅般动弹不得。
“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个身子,妈,你为什么又把我杀了?”婴儿的声音尖利起来,带着浓浓的怨毒。
襁褓中的婴儿突然坐起身,王秀英这才看见他肚脐上还连着一截血肉模糊的脐带,滴滴答答地往下淌着黑红色的血。
“我不是...我没有...”王秀英语无伦次地辩解着,却发现那婴儿的模样渐渐变了。青紫的小脸上浮现出熟悉的特征——高高的额头像她,薄薄的嘴唇像她死去的丈夫。
“你忘了吗?妈?”婴儿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平静,“你忘了吗?二十年前的那个晚上...”
王秀英如遭雷击,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
1982年,夏夜,抚顺某乡村
十九岁的王秀英躲在玉米地里,双腿被粗糙的叶子划出一道道血痕。她咬紧牙关,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肚里一阵阵绞痛,她能感觉到那个不该来的小生命正在一点点离开她的身体。汗水和泪水糊了满脸,下唇被咬出了血。
孩子的父亲是村里知青点的北京知青,三个月前已经返城了,临走时信誓旦旦地说会接她去北京。起初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就杳无音信。
等她发现怀孕时,肚子已经微微隆起。在那个计划生育雷厉风行的年代,未婚先孕是天大的丑事。她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用布条紧紧缠住肚子,盼着情人如约归来。
直到再也瞒不住的那天,她娘发现了真相。一顿毒打后,娘塞给她一包药粉,让她夜里自己去玉米地里“处理掉”。
“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咱家就没脸在这待下去了!”娘咬牙切齿地说。
王秀英永远记得那种痛,仿佛有千万根针在肚子里乱扎。当她看见那个已经成形的男婴血淋淋地落在玉米叶上时,几乎昏死过去。
按照娘的吩咐,她用破布包裹了那个小小的身体,深埋在了玉米地深处。娘说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就说她是来了月事,身体不适。
那夜之后,王秀英仿佛变了个人。她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是那个爱说爱笑的姑娘了。第二年,她经人介绍嫁给了矿上的一个工人,搬离了村子,再也没有回去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东北民间异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