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开那些发黄的记录,里面有事故报告和几张模糊的照片。
“苏联专家怎么说?”我问。
老杨笑了笑:“巴甫洛夫专家有次喝醉了告诉我,在中国这些年,他见过太多这种事了。他说这是‘工业建设的英灵’,因为对事业放不下,所以还在加班。”他顿了顿,“我觉得他说得对,这些英灵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新中国建设拼命的人。”
那一刻,我突然不怕了。如果说这些幽灵是为此牺牲的先烈,他们有什么可怕的呢?
之后几个月,我又见过几次夜班车,但不再躲藏,只是站在远处,默默行个礼。有次我甚至觉得驾驶室里的身影也向我回礼。
十一月底,厂里来了重要任务——一批红旗轿车必须连夜发往北京。所有机车都派出去了,还差一台。
当晚,我和老杨在值班室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外面空无一人,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3号支线,有车待命。”
我和老杨对视一眼,拿起手电筒走向3号支线。
在那条废弃的轨道上,停着一台锃亮的蒸汽机车——SL-757,驾驶室里隐约有三个身影。
“他们想帮忙,”老杨声音哽咽,“即使死了,也想为新中国出力。”
我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谢谢前辈!但这次任务,请交给我们活人吧!”
车头亮起一道柔和的光,然后缓缓后退,消失在黑暗中。
第二天,我们从备用车场调来了一台机车,按时完成了任务。
自那以后,夜班车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到一九五五年,苏联专家开始陆续撤离,工业建设步入正轨,那列幽灵列车就再也没出现过。
老杨七七年退休,我接替了他的班长职位。每年清明,我都会去厂史馆,在那张SL-757事故牺牲人员的照片前放一束花。
照片上的三个人很年轻,笑得灿烂。他们本该有妻子儿女,有平凡幸福的一生,却永远停在了那个冬天。
如今我也老了,厂里的铁路专线即将拆除,改建为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年轻人不再相信这种传说,只当是老一辈的迷信。
但我知道,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那个百废待兴、全民奋发的年代,连逝去的灵魂都被感召,为共同的理想贡献一份力量。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东北民间异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