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沈阳),这座清朝的龙兴故都,此刻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惶恐与压抑的悲愤。道光皇帝惊魂未定,行在虽已设立,但朝廷上下依旧笼罩在热河惨败的阴影之中。二十万八旗精锐的崩溃,僧格林沁这等骁将的阵亡(或失踪),以及皇帝仓皇北狩的狼狈,都像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满洲亲贵的心头。更让他们揪心的是那落入敌手的近十万八旗子弟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家属包衣。这些人不仅仅是兵力,更是维系满洲统治根基的血脉与纽带。每一日,都有哭诉请愿的宗室、旗人跪在行宫外,祈求皇上设法营救。
就在这愁云惨淡之际,来自热河的使者,在一小队法国龙骑兵的护卫下,抵达了盛京城外。他们并非前来宣战,而是递交了一封盖有“洪秀全·波拿巴”印玺的亲笔信函。
消息传来,朝堂震动。主战派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主张立刻斩杀来使,调集关外所有兵力与“洋夷伪神”决一死战。但更多较为清醒的大臣,尤其是那些有亲属被俘的王公,则陷入了沉默。现实是残酷的,新败之下,军心涣散,关外兵力虽仍有数万,但能否抵挡住那支火器犀利、刚刚获得大胜的敌军,谁也不敢保证。
道光皇帝在御书房内,对着那封措辞看似客气、实则字字蕴含威胁的信件,枯坐了整整一夜。信中,那位自封的“上帝次子”并未炫耀武力,而是“贴心”地罗列了被俘主要将领的名单以及部分缴获的证明身份的信物,并“建议”双方为了“避免无谓的流血与生灵涂炭”,进行一次“体面的谈判”。
谈判地点选在了山海关附近一座临时清理出来的驿站。拿破仑三世并未亲自前来,他坐镇热河,派出了以他一位心腹法国将军为主,辅以两名精通汉语的天主教神父和一名急于表现、已投靠新主的原清廷小吏组成的谈判团。而清廷这边,道光则派出了以稳重着称的惇亲王绵恺以及军机大臣穆彰阿,代表着朝廷最后的体面与谨慎。
谈判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诡异的气氛。一边是身着笔挺西洋军服,神色倨傲的法国将军;一边是穿着传统朝服,面色凝重的大清亲王。翻译的声音在空旷的厅堂里回荡,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诉求碰撞在一起。
法方的要求核心明确:
1. 公开承认:大清朝廷需以官方文书形式,承认“洪秀全·波拿巴”作为“上帝次子”及其在广州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至少是事实存在),并承诺互不侵犯。
2. 赎金与补偿:要求清廷支付一笔巨额的“战争补偿”及“俘虏赎金”,具体数额足以让远征军上下满意,形式可以是白银、黄金或等价物资。
3. 安全通道:保证法方军队携带其所有缴获(包括财物和自愿跟随的俘虏——这显然是个陷阱),安全、不受干扰地经由清军控制区南下返回。
清方的底线则在于:
1. 释放俘虏:无条件,或至少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释放所有八旗战俘及家属。
2. 维护国体:可以默认现状,但绝不能公开承认“上帝次子”和伪政权,这是道光和满朝文武最后的尊严所在。
3. 限制损失:赎金数额必须在大清目前捉襟见肘的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谈判僵持不下。法方以大规模处决俘虏相威胁,清方则以坚壁清野、发动民变、让法军永远困死北方作为反制。那位法国将军甚至“不经意”地透露,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他们不介意将这些精通骑射的八旗俘虏编入“上帝次子”的军队,调转枪口指向盛京。
经过数日艰苦的拉锯,双方都在现实压力下选择了妥协。最终达成的是一份充满潜台词和模糊空间的秘密协议:
1. 俘虏处置:清廷支付一笔数额巨大但尚可筹措的白银作为“安置费”,法方则“分批、有条件”释放八旗战俘。首批释放老弱妇孺和部分低级军官,以显示“善意”;核心的青壮战俘,则需在法军安全抵达南方后,再行释放。
2. 名分问题:清廷不予公开承认,但承诺在官方文书中不再以“粤匪”、“长毛”等蔑称指代拿破仑三世的势力,默认其“洪秀全”身份及对广州等现有控制区的统治。双方默认为暂时的“事实停火”状态。
3. 南下通道:清军承诺不为难法军撤退队伍,并提供一定的粮草补给(需按市价购买,以保全清方颜面),确保其能顺利通过直隶、山东等地。作为交换,法方承诺不再主动攻击清军控制的城市,并交还热河行宫(一座已被搬空的行宫)以及在行军路途上拿破仑可能攻占的新明、楚国城市将交还给清朝皇帝。
4. 潜在默契:双方都意识到,南方的“新明”、“楚国”势力以及其他地方武装,才是彼此未来更直接的威胁。这份暂时的休战,无形中为双方都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腾出手来应对内部和其他方向的挑战。
协议用中法两种文字书写,签字用印。当惇亲王绵恺在协议上沉重地盖上自己的王印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或许是眼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但也为大清的未来,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消息传回热河,拿破仑三世满意地笑了。他成功地用无法长期固守的北方战利品和烫手山芋般的俘虏,换取了一条安全的退路、一笔宝贵的资金,以及清廷事实上的妥协。他终于可以带着他的军队和掠夺的财富,体面地南下,去真正接收他那“上帝次子”的名分所带来的基业了。至于这份协议的脆弱性和未来可能的风暴,他选择暂时搁置。眼下,他赢得了一场漂亮的外交胜利。
而在盛京,道光皇帝在烛光下看完了协议的抄本,长叹一声,仿佛瞬间又苍老了许多。这是屈辱,却也是喘息之机。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时间,寄托于关外基业的重整,寄托于……南方那些同样让他头疼的敌人,能与这个“洋洪秀全”斗个两败俱伤。
喜欢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