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沈落雁上前宣读律法细则,条款简洁明了,却字字千钧,既维护了政权稳定,又保障了百姓权益,赢得了台下一片赞誉。
“其三,规范军队纪律与地方治理!”李明远补充道,“军队推行‘军功授爵制’,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奋勇杀敌、立下战功,皆可晋升爵位、获得赏赐;地方推行‘县令考核制’,以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为考核标准,优秀者晋升,昏庸者罢黜!同时,在各地开设学堂,教授识字、算术、兵法,培养治国治军人才;设立工坊,改良农具、制造军械,提升国力!”
一项项新政落地,条理清晰,兼顾当下与长远,既解决了战后重建的迫切需求,又为政权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台下百官、士族纷纷跪地叩拜:“陛下圣明!新政利民利国,我等必全力推行,辅佐陛下开创太平盛世!”
庆功大典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会后,李明远召集群臣在宫中议事,进一步细化新政推行的具体事宜。沈落雁提出:“陛下,新政推行需循序渐进,可先在山海关及归附州县试点,待成效显着后再逐步推广。尤其是律法与考核制,需派遣专员监督执行,避免流于形式。”
吴应麒也建议:“军队训练与军械改良刻不容缓,臣请求即刻整顿新兵,结合实战经验优化战术,同时扩大工坊规模,量产改良后的红衣大炮与精良兵器。”
李明远一一采纳,当场下令:“沈军师负责新政试点与监督;吴将军负责军队整顿与军械改良;苏总管扩大情报网络,密切监控清军与顺军动向;夏将军保障后勤供应,确保新政与军备所需物资充足!”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领命,随即各自奔赴岗位,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权建设浪潮在大周境内迅速展开。
城中百姓得知新政内容后,欢欣鼓舞。减免赋税、保护财产、开设学堂,每一项都说到了百姓的心坎里。青壮年们踊跃参军,农夫们积极开荒,工匠们投身工坊,整个大周境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归附的州县官员也迅速行动,推行新政,安抚百姓,很快便融入了昭武政权的治理体系。
关外的宁远城中,多尔衮得知李明远庆功封赏、推行新政的消息后,脸色愈发阴沉。他没想到,李明远不仅在军事上屡获胜利,在治国上也颇具章法,昭武政权的崛起之势已难以遏制。“这个吴三桂,果然是我大清入关的最大障碍!”多尔衮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我命令,加快联络蒙古部落,整备军队,待秋收之后,便大举入关,一举覆灭大周!”
而在李自成的大营中,看着李明远政权日益稳固,李自成焦躁不安,却又无可奈何。内部派系林立,军纪涣散,根本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只能眼睁睁看着昭武政权不断壮大。
山海关的皇宫中,李明远站在窗前,望着城中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魂穿明末的茫然无措,到如今执掌一方政权、推行新政,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看着眼前军民同心、百废俱兴的局面,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沈落雁走进殿中,看到李明远的身影,轻声说道:“陛下,新政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涨,大周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了。”
李明远转身,看着这位并肩作战的红颜知己,微微一笑:“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辅佐。但我们不能松懈,多尔衮与李自成虎视眈眈,未来的战事与挑战还很多。”
“臣明白。”沈落雁躬身道,“臣已做好准备,与陛下并肩作战,直至平定乱世,重振汉家江山。”
月光洒进殿中,映照在两人坚毅的脸庞上。庆功封赏落幕,建制固权启程,昭武政权的崛起之路已然铺开,而属于李明远的传奇,才刚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吴三桂称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