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的贝勒府内,烛火彻夜未熄。多尔衮将手中的奏报狠狠摔在案上,羊皮纸卷散开,上面“吴三桂收编义军、中原军民和睦、河南局势稳固”的字样,在跳动的火光下格外刺眼。他腰间的镶嵌宝石的弯刀被握得咯咯作响,眼底翻涌着滔天怒火。
“废物!一群废物!”多尔衮的咆哮声震得帐内烛火摇曳,几名亲卫吓得跪地不起,连大气都不敢喘。“本王派去的细作,竟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吴三桂不过是个反复无常的叛将,凭什么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他来回踱步,玄色锦袍上的金龙纹样随着动作起伏,仿佛要挣脱布料的束缚。此前,他本以为吴三桂收编数十万中原义军,必会因成分复杂、军纪涣散而陷入内乱,届时清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挥师南下,一举将其歼灭。可万万没想到,吴三桂竟用铁血手段整顿军纪,又以厚待士兵、制定公约等方式收拢民心,短短数月,便将一盘散沙的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条。
“王爷,”一名谋士小心翼翼地起身,躬身道,“吴三桂虽稳固了河南局势,但中原初定,根基未牢,且吴军主力多分散在各地驻守,正是我军南下的绝佳时机。”
多尔衮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看向谋士:“你有何高见?”
“郑州乃中原战略要地,东连山东,西接洛阳,北通华北,南达江南,是吴三桂连接华北与中原根据地的咽喉。”谋士指着案上的舆图,语气急切,“若我军亲率主力南下,直取郑州,便可切断吴三桂的南北联系,将其困于河南。届时,再分兵围剿,吴军必败无疑!”
多尔衮顺着谋士所指的方向看去,郑州的位置在舆图上格外醒目,如同中原腹地的一颗钉子。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你所言!传本王令,调集十万八旗主力、五万蒙古骑兵,共计十五万大军,三日后启程,兵指郑州!”
他顿了顿,补充道:“沿途州县,凡有抵抗者,一律屠城;粮草物资,尽数征用!本要让吴三桂知道,与大清为敌,只有死路一条!”
三日之后,盛京城外,十五万大军集结完毕。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骑兵的战马嘶鸣不止,步兵的脚步声整齐划一,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多尔衮一身银甲,骑在高大的汗血宝马上,手持弯刀,高声喊道:“将士们!吴三桂叛明降清,又背清自立,实为天地不容的逆贼!如今他占据中原,妄图与大清分庭抗礼,我们此次南下,便是要平定逆贼,一统天下!攻下郑州,城中财物、女子,任凭你们取用!出发!”
士兵们闻言,顿时欢呼雀跃,眼中满是贪婪与嗜血的光芒。在多尔衮的率领下,大军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朝着中原方向浩浩荡荡地进发。
清军的铁蹄所过之处,生灵涂炭。沿途州县的百姓听闻清军南下,纷纷携家带口,仓皇逃难。可清军行军速度极快,许多百姓未能及时逃离,便惨遭屠戮。
河南北部的卫辉府,是清军南下的第一站。守城的吴军士兵不足千人,面对数万清军的猛攻,虽拼死抵抗,却终究寡不敌众。城墙被清军的红衣大炮轰塌后,清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商铺被洗劫一空,房屋被付之一炬,百姓的惨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一名清军士兵将一名老妇人推倒在地,抢走她怀中的包裹,里面不过是几件破旧的衣物和少量粮食。老妇人趴在地上,哭喊着想要夺回包裹,却被士兵一脚踹在胸口,当场呕血身亡。不远处,几名清军士兵正拖拽着一名年轻女子,女子的家人试图阻拦,却被一刀砍死,鲜血染红了街道。
这样的惨剧,在清军南下的途中不断上演。短短十余日,卫辉、新乡、开封北部等数个州县相继沦陷,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逃到郑州城附近的百姓,纷纷向吴军求救,希望能得到庇护。
郑州城内,中军帐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吴三桂看着各地传来的急报,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帐下诸将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请战。
“王爷,清军太过残暴,沿途屠戮百姓,此仇不共戴天!请王爷下令,末将愿率部北上,与清军决一死战!”穆青岚一身银甲,眼中满是怒火,手中的长枪几乎要被她捏断。
“是啊,王爷!不能再让清军如此肆虐下去了!我们必须尽快出兵,阻止他们!”柳如眉也附和道,她出身中原,见家乡百姓惨遭蹂躏,心中悲痛不已。
吴三桂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沉凝:“本王何尝不想立刻出兵?可清军势大,十五万大军,来势汹汹,我们若贸然出击,胜算不大。郑州是中原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向沈落雁,问道:“军师,你有何计策?”
沈落雁站在舆图前,眉头微蹙,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滑动:“王爷,清军虽兵力强盛,但也有弱点。他们长途奔袭,粮草补给线过长;且沿途劫掠,失尽民心,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我们只需坚守郑州,以逸待劳,同时派奇兵截断其粮道,再联络周边州县的守军,形成合围之势,便可击败清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吴三桂称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