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笼罩在凝重的战云之下。吴军大营的炊烟与城头的旌旗遥遥相对,城墙内侧的街巷里,行人步履匆匆,脸上满是惶然。江南三大士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吴郡张氏的府邸,皆朱门紧闭,唯有门前值守的仆役神色警惕,暗中观察着城外的动向。
中军大帐内,吴三桂看着案上的军报,眉头紧锁。“阮大铖收拢残兵,依托城墙固守,更有士族暗中输送粮草军械,攻城战已僵持半月,我军伤亡逾三千。”他语气沉重,目光扫过帐下众人,“江南士族态度暧昧,若不能将其争取过来,攻克南京将难如登天。”
沈落雁上前一步,沉声道:“这些士族世代盘踞江南,家底丰厚,且掌控着地方舆情。他们既担心南明覆灭后遭清算,又忌惮我军兵锋,故而首鼠两端。想要打破僵局,必须先分化他们。”
“我去。”苏婉清应声出列,一身素色儒衫衬得她气质清雅,眉宇间却带着几分坚定,“家父曾在江南讲学,与三大士族的长辈多有交情。我愿以大儒之女的身份出使,传递陛下‘既往不咎、官商共治’的承诺,说服他们倒戈。”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婉清姑娘胆识过人,此去凶险,务必小心。”
“陛下放心。”苏婉清拱手道,“楚嫣然姐姐已整理好吴军治理中原的成效文书,里面详细记录了减免赋税、恢复农桑、重用士人等举措,可作为施政能力的佐证。凝香妹妹也提供了部分士族与南明勾结的浅层次证据,必要时可施压促其醒悟。”
次日清晨,苏婉清仅带两名随从,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从吴军大营出发,缓缓驶向南京城。城门处的守军盘查严密,见她出示的是王氏宗族的邀请函,又听闻她是大儒苏先生之女,虽有疑虑,却也不敢贸然阻拦,最终放行。
马车驶入城内,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唯有少数粮铺、药铺还在营业,门口却围着不少百姓排队抢购。苏婉清掀开车帘一角,看着这民生凋敝的景象,心中暗叹:南明腐朽,战乱频仍,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第一站,是吴郡张氏府邸。张氏世代经商,富可敌国,在江南商界影响力巨大。苏婉清递上名帖后,很快被请入府中。张氏宗主张延龄已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只是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
客厅内,茶香袅袅。张延龄端起茶杯,浅啜一口,开门见山:“苏姑娘此来,想必是为吴军当说客吧?”
苏婉清不卑不亢,颔首道:“张公明鉴。婉清此来,并非为谁游说,而是为江南百姓,为张氏宗族的存续而来。”她将楚嫣然整理的文书递上,“这是吴军治理中原的成效,两年间,中原地区减免赋税三成,开垦荒地百万亩,士人得以重用,百姓安居乐业。陛下承诺,若江南士族归附,既往不咎,且将推行‘官商共治’之策,保障士族的产业与地位。”
张延龄翻阅着文书,神色微动,却并未表态。他放下文书,沉声道:“苏姑娘有所不知,阮大铖已派亲信传话,若我等归附吴军,城破之后,必遭灭族之祸。况且,吴三桂曾引清军入关,这笔账,江南士人岂能忘记?”
“张公此言差矣。”苏婉清从容应对,引经据典,“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南明王朝气数已尽,阮大铖奸佞误国,苛捐杂税繁重,百姓怨声载道。如今吴军兵临城下,粮道即将打通,南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若张公执意依附南明,城破之后,张氏宗族恐难保全。”
她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了几分:“至于引清军入关之事,陛下早已痛悔不已。这些年,他率军收复失地,驱逐清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正是在弥补昔日过错。反观南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反而残害忠良,鱼肉百姓,哪有半分复国之心?”
张延龄沉默不语,眼中闪过挣扎。他深知苏婉清所言非虚,只是家族根基深厚,一旦站错队,便是万劫不复。
苏婉清看出了他的顾虑,从怀中取出一份密函,轻轻放在桌上:“这是凝香妹妹查到的一些浅尝辄止的证据,证明张氏曾暗中为南明输送粮草。不过,这份证据并未落入吴军手中,婉清今日带来,只是想提醒张公,阮大铖早已对张氏的财富虎视眈眈,即便张氏倾力相助,他日南明覆灭,张氏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张延龄拿起密函,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密函上记录的时间、数量虽不详尽,却也足以证明张氏与南明的联系。他抬头看向苏婉清,眼中多了几分忌惮:“苏姑娘这是在威胁我?”
“不敢。”苏婉清摇头,语气诚恳,“婉清只是希望张公能权衡利弊。陛下真心复汉,求贤若渴,张氏若能率先归附,不仅能保全家族,更能在新的朝堂中占据一席之地,继续守护江南文脉与百姓。反之,若执迷不悟,后果不堪设想。”
张延龄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他站起身,对着苏婉清拱手道:“苏姑娘所言极是,张某愿率张氏宗族归附吴军。我这就开放家族粮仓,接济吴军军需,再联络族中子弟,暗中为吴军提供便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吴三桂称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